肺部脂肪瘤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肿瘤医生谈免疫针对晚期肺癌,免疫治疗反应
TUhjnbcbe - 2020/6/6 15:19:00
在我国,肺癌非常普遍,惟早期病征不明显,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未能接受肿瘤切除手术,或需依靠化疗或靶向治疗。近年,医学界开始将免疫治疗结合化疗及抗血管增生抑制剂,更有效地针对EGFR基因突变或肝转移的肺癌病人,无恶化存活及生存期延长,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曙光。早期肺癌治疗主要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但约有20%患者会复发;中期患者即使能接受切除手术,仍有30%至80%患者会复发。至于晚期患者则无法进行手术,需使用其他药物治疗,如化疗,但化疗疗效只有约2至3成,肿瘤控制期亦只有约4至5个月,患者平均寿命不到1年,效果并不理想。直至近十多年,抗血管增生抑制剂面世,情况出现改变。肿瘤控制期能达至6个月,患者平均寿命亦超过1年。不过,适合使用抗血管增生抑制剂的患者只占所有肺癌患者约四成多,而曾接受抗血管增生抑制剂而复发的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却少之又少。1免疫治疗:直接攻打癌细胞随着医学进步,肺癌治疗再出现新方向——免疫治疗,透过人体的自身免疫细胞消灭癌细胞。一般而言,若我们的身体出现癌细胞,体内的免疫细胞会攻击及消灭它们,但癌细胞很「狡猾」,它能分泌一些蛋白以抑制免疫细胞并令它们不会作出攻击。幸而,医学界研究到免疫治疗药物可令免疫细胞再次能识别癌细胞并作出攻击。以往,免疫治疗只用于第四期肺癌患者,但由于其疗效好,因此现在一些不能接受切除手术并已进行同步化疗的三期患者,亦可接受免疫治疗一年作维持治疗,希望延长寿命及肿瘤控制的时间。2免疫联合治疗:成效更佳此外,近年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上、特别是基因突变及肝转移的患者,亦有重大突破。大型研究「IMpower」于-16年间针对名未经化疗的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随机、开放及对照方式,分成三个组群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并比较三者的成效:一、接受「免疫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及两种化疗药物(卡铂及紫杉醇);二、接受「抗血管增生抑制剂」(Bevacizumab)及两种化疗药物(对照组);以及三、接受「免疫PD-L1抑制剂」、「抗血管增生抑制剂」及两种化疗药物。在刚开始治疗的诱导期中,各组别的患者均须接受持续4或6个周期的治疗(每周期为3星期),并在每个周期第一天接受该组别使用的药物。完成诱导治疗后,患者会停用化疗药物,并按其组别使用「免疫PD-L1抑制剂」、「抗血管增生抑制剂」或兼而有之。接受治疗期间,如病情恶化或治疗对患者再没有疗效,患者便会停止治疗(抗血管增生抑制剂则只在病情恶化后才停药)。研究发现,接受四种药物治疗的组群,其生存期较只接受「抗血管增生抑制剂」及两种化疗药物的组群延长近5个月,死亡风险亦较前者低24%。针对无恶化存活期方面,接受四种药物治疗的一组,较只接受「抗血管增生抑制剂」及两种化疗药物的组别多1.6个月,病情恶化风险亦降低41%。3联合治疗:减低死亡风险此外,研究同时比较出现「EGFR基因突变」及肝转移患者的治疗表现。研究指出,接受四种药物治疗的「EGFR基因突变」组群,其死亡率风险下降39%(但由于研究样本较少,仍须进行后续研究)。而服用四种药物的肝转移患者,其死亡风险减少48%,病情恶化风险降低。研究亦首次指出,接受适当抗血管增生抑制剂治疗并失败的EGFR基因突变或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二线使用这种联合治疗,能有效延长寿命。而病情比较复杂的肝转移的患者,接受该联合治疗的存活期中位数,亦能延长至13个月。这次研究结果显示,末期肺癌患者,特别是出现肝转移或「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在用药选择上,使用「免疫PD-L1抑制剂」及「抗血管增生抑制剂」,再配合两种化疗药物(卡铂及紫杉醇),比起单纯使用「抗血管增生抑制剂」及两种化疗药物,整体治疗成效均较为显著。4事前宜作适当身体检查不过,免疫治疗对本身患有免疫系统疾病,例如红斑狼疮症的患者便不适合。而曾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因本身需服用排斥药,亦不宜接受免疫治疗。长期服用类固醇的人士同样会出现药物抵抗反应,应避免相关治疗。在副作用方面,由于免疫治疗会提升免疫能力,若能力太强便会排斥自体细胞,引致出红疹、肠胃炎、肺炎或影响肝功能,但情况大多轻微,研究发现77.4%与免疫有关的副作用仅为最低的第1/2级,严重个案仅5%至10%(主要为皮疹,肝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炎,和结肠炎),大致上,其副作用较化疗少许多。不过,如副作用影响到内分泌系统,或会带来长期影响,则必须适当使用,事前接受医生的详细检查,了解身体状况是否能应付相关治疗。最后提醒: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所有预防及治疗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风险。如有疑问,请向主诊医护人员咨询。作者|香港内科肿瘤科专科医生陆凯祖
1
查看完整版本: 肿瘤医生谈免疫针对晚期肺癌,免疫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