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建议,具有吸烟≥20包/年、被动吸烟、相关职业暴露史、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50~75岁人群每年行胸部低剂量CT筛查肺癌。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患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GLOBOCAN最新数据,年全球肺癌死亡病例数约为万(中国约6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9.4%。在我国,根据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过去30年间我国肺癌死亡率上升了%,且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均已跃居至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
尽管近些年来在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肺癌的预后并无明显改善,目前总5年生存率仅为16%~18%。众所周知,肺癌如果能在早期阶段(尤其是Ⅰ期)手术切除,预后将显著改善。因此,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医疗或公共卫生机构致力于通过筛查来实现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最终降低病死率。
LDCT与X线胸片查出肺癌以及5年生存率对比
20世纪60至70年代开始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表明,X线胸片虽能检出肺癌、提高手术切除率,但并未降低肺癌病死率,故目前不推荐X线胸片作为肺癌筛查工具。
20世纪90年代,随着胸部低剂量CT(LDCT)技术的开发,日本、美国及欧洲的一些国家陆续启动了LDCT肺癌筛查项目,标志着肺癌筛查研究进入了LDCT时代,并成为近20余年来肺癌筛查领域的研究热点。
X线和CT检查的比较
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是首个样本量足够大并且设计及实施良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始于年,共纳入全美33个研究点的例年龄在55~74岁的吸烟者,随机分配到LDCT组和X线胸片组进行定期肺癌筛查。随访6.5年的结果表明,对高危人群进行每年1次连续3年的LDCT筛查可使肺癌病死率下降20%。
NLST的研究在肺癌筛查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结束了多年来有关LDCT筛查能否降低肺癌病死率的争议,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未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是LDCT筛查肺癌从临床试验走向临床实践的关键数据支撑。
基于NLST令人振奋的获益结果,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于年11月10日出台了将LDCT肺癌筛查纳入全国医保范畴的草案,该草案经过少许修改后于年2月5日起正式生效并向全国覆盖。CMS的这项决议标志着LDCT肺癌筛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式从研究领域走向临床应用。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已开展或拟开展LDCT肺癌筛查,但临床实践不规范。为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参照国外最新版肺癌筛查指南,并结合国外大型肺癌筛查项目经验及我国目前实际情况,起草了我国首个《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主要共识见下。
筛查人群及危险因素的评估
推荐在国内肺癌高危人群中进行LDCT肺癌筛查。
建议将高危人群定义为:
(1)年龄50~75岁;
(2)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
吸烟≥20包/年,其中也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被动吸烟者;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有COPD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建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尽可能使用16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
LDCT图像的分析与记录时要求完整报告肺结节部位、密度、大小、形态等,并给出随诊建议。有随诊CT时需要比较结节变化,同时记录其他异常,如肺气肿、肺纤维化等肺部其他疾病,冠状动脉钙化,扫描范围内其他异常发现。
为应对肺癌高发的严峻形势,爱康国宾集团在年末正式宣布启动全国CT战略部署计划。截止年9月,爱康国宾集团已经在京、沪、广、深、蓉部署了1台排的CT、7台64排的CT,均来自西门子、GE、飞利浦等国际主流品牌,是全国所有连锁体检机构里配置最高端的。
近年来,大气污染与肺癌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大气污染被认为是除吸烟之外的另一肺癌重要危险因素。
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它已将室外空气污染列为对人类致癌(一级)。全面审阅最新的科学文献后,IARC专刊组召集的世界领先的专家得出结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暴露在室外空气污染导致肺癌(一级)。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多数国人(特别是城市居民)正普遍暴露于这一危险因素之中。因此,在进行国人肺癌危险因素评估时,大气污染暴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但有关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体系的建立尚需时日。
检出肺内结节的处理策略
各医疗机构或研究项目的随诊方案虽然不尽一致,但通常都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随诊意见:
(1)结节的大小;
(2)结节的密度(实性、部分实性或非实性);
(3)检出结节的时间点不同:基线CT(第1次行LDCT筛查肺癌)或年度和随诊复查CT。
参照上述指南或推荐方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LDCT肺癌筛查检出的肺结节的处理策略建议如下:
基线CT检出的实性结节随诊方案见图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