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为致命的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占比超过85%。NSCLC的生存期主要取决于初诊时的肿瘤分期,其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5%。因此,早期诊断和准确分期对于NSCLC治疗尤为重要。在诸多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中18F-FDGPET/CT是NSCLC诊断和分期的重要手段,然而,在NSCLC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假阳性。其中,结节性或肿块性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PTB)可能表现出类似NSCLC的形态学和FDG代谢特征,使二者鉴别诊断存在困难。据报道在结核流行地区PTB使得NSCLC的假阳性率高达57.1%~92%。由于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standarduptakevalue,SUVmax)在结核和恶性病变之间存在重叠且难以反映肿瘤内部丰富的空间代谢信息,限制了18F-FDGPET/CT的诊断特异性。影像组学从医学图像中高通量提取信息,量化病灶特征,从而成为影像学标志物。近期多篇基于CT影像组学的研究尝试区分良恶性肺结节,不过利用FDGPET影像组学鉴别PTB与NSCLC研究报道有限。本研究探讨PTB和NSCLC的FDG代谢差异的影像组学特征,以提高对PTB和NSCLC的鉴别助力临床治疗决策。
1.研究对象
回顾年7月至年8月本院行18F-FDGPET/CT的肺结节或肿块患者例。纳入标准:首发症状为肺结节或肿块;病历资料保留;疾病诊断明确为NSCLC(腺癌和鳞癌)和PTB。初步筛选例患者,随后排除以下病例:肺内多发结节或肿块(例);肺部病灶直径<1cm(例);纯磨玻璃结节(99例);PET/CT前行抗肿瘤治疗(例);伴发其他系统肿瘤(13例);肺癌合并肺结核(2例)。最终共例NSCLC(n=)和PTB(n=40)纳入研究。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
2.18F-FDGPET/CT显像
以欧洲核医学协会(EuropeanAssociationofNuclearMedicine,EANM)肿瘤成像程序2.0版指南作为标准图像采集协议[10]。使用GEDiscoveryElite型PET/CT行全身PET/CT断层显像。检查前患者空腹6h以上,血糖≤11.1mmol/L。每位患者静脉注射3.7MBq/kg18F-FDG(由住友回旋加速器及FDG合成模块制备,放化纯>95%),注射药物无外渗,静息60min后显像。扫描范围自颅底至股骨中段,5-7个床位,2min/床位,重建矩阵:×。PET图像行衰减校正及迭代法重建。CT扫描参数:管电压kV,管电流mA,层厚3.75mm,重建矩阵:×。两位有经验核医学医师行18F-FDGPET/CT图像处理。勾画出肺部病灶ROI,采用固定阈值法,以SUVmax40%作为阈值,在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上对病灶进行容积分割得出原发病灶SUVmax。
3.影像组学特征提取
利用3Dslicer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