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肺部孤立转移瘤的治疗手段很多,包括了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疗(SBRT)以及消融手术等。对于大部分一般情况好以及无明显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切除转移灶仍然是首选。然而,对于那些有手术禁忌症、基础疾病严重、无法手术或者拒绝手术的患者来说,放疗和消融手术是不错的选择。消融手术主要包括了射频消融、红外微波消融以及冷冻消融。其中冷冻消融是相对较新的消融技术,但一直未有关于冷冻消融治疗肺转移灶的临床研究。为了研究冷冻消融技术在治疗肺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来自美国的MatthewCallstrom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
该项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研究,研究者在年1月至年3月共入组了40名肺转移瘤接受了冷冻消融治疗的患者。入选标准为:患者超过18周岁;确诊肺部转移瘤;ECOG评分0-2分;KPS评分60分;单侧肺不超过3处转移灶,双侧肺不超过5处转移灶;最大的转移灶直径不超过3.5cm或术前4周内行CT检查发现病灶缩小;术前未接受任何局部治疗。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计数异常以及感染的患者均排除。肺部病灶经活检明确为肺转移灶或已经明确有原发肿瘤CT显示结节逐渐增大的患者。
消融方法:患者在基础麻醉下接受消融手术,在CT介导下穿刺置入1.5mm及2.4mm的消融针。术者先环绕肿瘤边缘进行冷冻治疗以标记肿瘤范围以及将肿瘤边缘与正常肺组织分离。消融针的数目、粗细由消融针之间的距离决定(两支消融针之间的距离要小于15mm或离肿瘤边缘不超过10mm)以保证消融效果而且尽可能避免损伤正常组织。冷冻的方法为3次循环冷冻(3分钟冷冻,3分钟解冻,8分钟冷冻,5分钟维持,8分钟冷冻,最后解冻)。每次操作都由CT检测(3-5分钟扫描一次),直至观察到消融边缘超过原来肿瘤边缘5mm后。拔出消融针后再行一次CT检查,确保无特殊并发症。
患者术后1,3,6和12个月接受胸片或CT复查,并且评估术后的安全性和生活质量。随访持续至术后5年。术后疗效评估标准为:完全缓解——缩小超过75%;部分缓解——30%-75%;稳定——缩小小于30%或增大小于20%;治疗失败——增大超过20%。
结果显示,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2.6岁(26-83)。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为结肠癌(40%),肾癌(23%)和肉瘤(8%)。转移灶的大小平均为1.4±0.7cm,双肺转移患者占总数20%。使用基础麻醉的患者占67%,另外33%患者使用了普通镇静药物。6个月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6.6%(56/58),1年的肿瘤控制率为94.2%(29/52)。根据生活质量评分,随访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随访过程中无变化。1年生存率为97.5%,由于气胸需要置管引流的患者占18.8%。总共有3名患者发生了3级不良事件(气胸、非心源性胸痛和动静脉瘘血栓),没有发生4级或5级不良事件。
Fig1转移病灶及CT介导下消融针置入
Fig2接受消融术后肿瘤病灶的变化
小编认为,本次实验研究了冷冻消融方法治疗肺转移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接受冷冻消融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1年生存率有97.5%,术后1年的肿瘤控制率有94.2%,并且在生活质量上没有改变。另外,接受治疗的患者只有3名患者发生了3级并发症。虽然有约18.8%的患者术后出现了气胸并且需要置管引流,但其并发症率仍然不高。由此说明,对于治疗肺转移灶的患者,选用冷冻消融方法是可行的。另外,还有其他研究证实了与射频消融或者红外消融相比,冷冻消融还有其他优点。由于在消融前需要先用冷冻针在转移瘤边缘标记,而在CT下标记操作所形成的冰冻线是可以显示的,因此在进行消融的时候则可更好的观察消融范围与效果。另外,对于靠近胸膜的病灶,冷冻消融的疼痛感以及对胸膜的刺激更小。
然而,该研究仍然有局限的地方。首先,该研究包含了共40名患者,因此样品总数比较少。另外,本次研究记录了患者术后早期的生存资料以及生活质量等数据,但患者的长期生存资料以及生活质量数据未有记录。而且本次研究为单臂研究,未有设立对照组或者其他比较组。
最后,小编认为消融治疗在治疗孤立肺部转移瘤以及在治疗早期亚肺叶小的肺癌病灶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的快速康复中是非常有优势的,同时消融的费用也比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等要低。但人们最担心的还是消融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问题。从本次研究中我们可知道消融的安全性问题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治疗效果还需要以后更多的回顾性或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证实了。
原文:EvaluatingCryoablationofMetastaticLungTumorsinPatients—SafetyandEfficacy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