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上有结节,医生有对策——精准阅片,动态随访,综合选择。
试想这样一个临床场景:如果一位患者低剂量螺旋CT(LDCT)报告显示:两肺多发纯磨玻璃结节,最大长径为7.2mm,考虑浸润前病变;两肺散在2mm-6mm实性结节,考虑肺内淋巴结和增值灶,干预or随访,你会如何做临床决策?
如果这个患者密切随访八年后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密度增加不明显,但病灶逐渐成型,亟需干预,如果选择外科手术可能会损失整个肺叶。此时,患者发出灵*提问:有没有一种治疗方式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能最大程度上保留肺部功能?
类似这样的临床问题还有很多:磨玻璃结节如何精准阅片以准确判断性质?外科手术or消融,不同类型的肺磨玻璃结节该如何选择处理方式?如果你感到困惑,“拿”不准该怎么办,不妨听听上海交通大医院(医院)胸外科赵晓菁教授以及肿瘤介入科池嘉昌教授两位专家从外科手术以及热消融术两大角度,详解磨玻璃结节从诊断到治疗的决策点,带你揭开关于磨玻璃结节的五个真相。
真相一:大部分磨玻璃结节根本无需干预
医学界:首先,能否请两位专家就近年来国内临床对肺结节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的认识转变;从既往的“一刀切”到现在的分型而治,处理方式又进行了何种改变,能否请您谈谈相关看法?赵晓菁教授:上世纪90年代病理学Noguchi教授提出了针对磨玻璃结节的野口分型;随着学术交流的深入,中国临床对于磨玻璃肺结节的认识也发生了革新和转变。从我个人临床经验来看,临床对于磨玻璃结节的处理或多或少走过一段“弯路”:上世纪对磨玻璃结节不够重视,认为其为良性病变;21世纪初对磨玻璃结节则采取了过于激进的处理手段。幸运的是,随着临床数据和经验的积累,临床医生发现磨玻璃结节尤其是纯磨玻璃结节,长期规范随访但不采取干预手段其实才是更加符合医疗规律、疾病发展规律以及人文关怀的方式,也能够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我们也非常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对于磨玻璃结节采取了更加客观、规范的诊断和干预措施。同时随着正确的知识传播,也带动了患者理性地看待肺磨玻璃结节——既往患者被诊断肺磨玻璃结节后,最关心的问题是“找谁开刀”,而现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