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建秀
根据官方的数据,截止2月13日上午10点,这场疫情已经夺走了多人的生命;还有确诊多人,疑似人,其中重症人。虽然报道全国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只有2.1%,但许多人笼罩在疾病带来的死亡阴影之下,这是非常真实的。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如何接受现实,而不放弃,勇敢面对?
本文是一位肺癌晚期患者的自述。她当时很年轻,才34岁,正是激情昂扬,憧憬人生美好未来的时候,但突然临到的疾病使她的一切计划、梦想成为泡影。她在痛苦中深深地被破碎,但她最终找到“内心的平静,平安和喜乐”。
01
深渊里的选择
年,我只有34岁,这正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金时刻:年轻而不莽撞,一边奋斗努力,一边享受人生。
这一年,我加入了一个自己心仪已久的传媒公司,并打算好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好好地带领团队。
这一年,我还兼职加入了一个研究团队的项目,策划着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策医院管理在职研究生。
这一年,我们刚刚完成了最后一波自住型商品房的首付,第二年6月就可以看到奋斗多年、却意外得来的财富。
这一年,我正策划着调养身体,希望结婚7年的我们能有一个可爱的宝宝。
然而,9月份,CT片中那几乎已经覆盖整个肺部的阴影把这一切都消灭了。那是晚期肺癌,而且已经扩散到淋巴、纵隔,并略有少量的心包积液,还伴有一点点肺炎。
我心里这样想,上面的一切计划都可能和我无关了。
我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还能活多久?对于一个晚期肺癌病人,所考虑的不是五年、十年的问题,而是几个月的问题,是一年、两年的问题。那么,究竟延长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一坠深渊。
02
来不及痛苦
刚刚看到CT片的时候,除了忍不住流眼泪这样的应激反应外,我没有任何其他反应。就像一个人刚刚划破了手指不晓得疼痛一样。
我的大脑在飞快旋转,就如同我思考选题那样:怎么办?应该找谁?怎么安排接下来的事情。
那是一个雾霾重重的周五,我把信息告诉了一位好姐姐,说完之后直接回复了一句:“已哭完。”
03
不要放弃任何机会
面对疾病的时候,每个人都不会轻易放弃。
这是理性主义者“不能容忍”的,在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看来,癌症病人最好的选择就是吃吃喝喝,或者坐在家里等死。任何奋力一搏的救治都是很愚蠢的行为,因为疾病会让人财两空。
可是,生了病之后,人的想法会完全不一样。因为你无法预测未来和结果,你会面临很多可能,因为癌症是慢病。从数据上说,癌症是毫无希望的。可是,你身边有的人就是可以好好地和癌共存十年。
换而言之,癌症面临的不确定性太大了。在新的医疗技术面前,一切皆有可能。
我听到过的第一个很有希望的故事,是一个闺蜜讲给我的。十多年前,一个阿姨得了肺癌,那时候还没有新药。她大字不识的丈夫开始学英语、查阅英文文献,并最终找到了那位可以治她疾病的外国教授。然而,她已经错过了机会,教授却把原料药告诉了他。她的丈夫便开始购买原料药,并自己制药。
这种制作“药丸”的方法,不仅救了阿姨1个人,还救了更多买不起药却只能吃原料药的家庭。阿姨到现在为止还好好地活着,活了十多年。她很乐观,“我白捡了一条命回来,更要好好地。”
再后来,我的希望源自于祷告和代祷。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基督徒。
过去我看《圣经》里那些诗篇讲遭难的,讲苦难的,我都昏昏欲睡。可是如今读来,每一句都那么真实。
“愿在我们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垂听我们的祷告。求耶和华施行拯救。”这是多么美丽的诗句。
这种希望不是心灵寄托,而是真实的存在。
04
放弃理性主义
我过去也是一个理性主义者。
有一段时间,我很沮丧。如果我看病只是延长了3年,那有什么意义?治和不治有什么区别呢?
甚至,我开始整理我的各种卡号、密码,还有我的照片。甚至,我打开了电脑,写下了遗嘱。我开始想象,我自己的葬礼是什么的样的。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到了何帆教授的《大局观》。里面提到一个特别能宽慰人的话就是:做一个知足者,不要做一个最优化者。
我的理解是:不要再用利益得失和经济得失做选择,除了这些东西外,亲情、健康和快乐才是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