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粑粑”的改变可能是某种疾病的提示。高龄老人武大伯,因为大便性状的改变,查出了乙状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LST),这种巨大结肠侧向发育性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主任费保?主任医师和他的手术团队的努力下,在内镜下就切除了肿瘤,手术很成功,及时阻止了癌变的可能。
85岁的武大伯在去年12月底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排便后,“粑粑”的性状和颜色出现了变化,次数也变多了,但他并没有重视。直到两个月后的某天,和儿子打电话聊天中提了一句。儿子武先生则引起了重视,他立医院做了体检,体检显示武大伯大便隐血阳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于是,武先生带着武大伯来医院,预约做了胃肠镜检查。
手术中,病变位置图片
内镜医师发现武大伯乙状结肠临近直肠可见一巨大肠道侧向发育性肿瘤,长约7cm,部分病变接近环周。儿子武先生考虑爸爸高龄,不愿意做手术切除。于是找到费保?主任医师,希望对这个巨大的病灶进行内镜治疗。
为详细评估病情,费保?主任医师领衔团队先后使用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国际上前沿的手段,对病灶进行精细的观察,费保?主任医师准确判断其为结节混合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G)。不过这个病灶的形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该病灶从直肠延续至乙状结肠,部分病变接近环肠道全周。
据费保?主任医师介绍,这种巨大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十分少见,由于直乙交界、乙状结肠肠腔狭小,肠管游离状态,容易穿孔。为什么游离状态的手术难度就大,还容易穿孔呢?费保?主任医师打了一个比方,这种手术就好比是拿着手术刀在口袋里面动刀子,如果这个口袋一直在动,那给下刀就增加了难度,而且这个袋子还很薄,稍不小心,袋子就容易扎破,就是上面所说的“容易穿孔”,切除难度也十分巨大,对内镜操控能力和水平要求极高。
??另外武大伯基础疾病多,长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高血压病史,不能耐受长时间麻醉,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费保?主任医师为了成功手术,他专门给武大伯设计了ESD+EPMR手术(即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在费保?主任医师团队耐心、精细的内镜操作下,病灶最终被完整切除。
??乙状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大肠肿瘤性疾病,其形态多样,和大肠癌发生关系密切,较临床中常见的腺瘤样息肉往往具有更高的恶性潜能。术后术后病理诊断该病灶为管状腺瘤伴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提示这是一种癌前疾病,具有很高的癌变率。也就是说,武大伯的这个病灶已经达到高风险的早期黏膜内肿瘤的程度,若不能被内镜切除,可能会迅速发展成中晚期肠癌。届时,武大伯年龄大,基础疾病多,无法手术,只能姑息治疗,预后极差。
40-70岁是大肠疾病高发年龄,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接近80%的患者发现时就是中晚期,近半数患者生存期不超过5年。由于结直肠癌大部分早期无任何症状,建议45岁以上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结肠镜体检。如果有遗传家族史等高危因素,更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提早进行肠镜检查。多次大便隐血阳性的患者为患结直肠癌的高风险人群,应引起重视,及早检查。
费保?主任医师还提到,少吃高脂肪、油炸食品,增加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多吃新鲜果蔬,适量运动,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预防肠道肿瘤的发生。
来源:消化内科、内镜中心作者:谢齐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