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脂肪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腹部盆腔
TUhjnbcbe - 2021/5/31 13:11:00
腹部、盆腔

腹部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1.肝脏、胆囊:

(1)肝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脂肪肝、肝硬化、胆管占位性病变、胆管扩张、胆囊炎和胆结石等;

(2)鉴别肝脏肿瘤;

(3)评估肝脏肿瘤的性质、大小、范围及转移情况(肝静脉、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栓形成等)。

2.脾脏:

(1)确定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先天变异等;

(2)鉴别脾脏良恶性肿瘤、炎症及外伤引起的出血等。

3.胰腺:

(1)确定急性胰腺炎的类型、炎症渗出的范围、有无假性囊肿形成及合并症,为外科治疗提供依据;

(2)显示慢性胰腺炎微小的钙化、结石,为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3)确定有无肿瘤,肿瘤的来源、部位和范围;

(4)鉴别外伤后胰腺有无出血。

4.肾和肾上腺:

(1)确定肾脏有无良恶性肿瘤及其大小、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等;

(2)肾脏炎症、脓肿及结石的大小和位置;

(3)CTA诊断肾动脉狭窄及其他肾血管病变;

(4)显示外伤后肾损伤及出血;

(5)确定肾上腺有无良恶性肿瘤以及功能性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5.腹部及腹膜后腔:

(1)确定有无良恶性肿瘤,如血管夹层动脉瘤、脂肪瘤和平滑肌肉瘤等;

(2)观察有无腹部肿瘤及腹膜后腔的淋巴结转移、炎症和血肿等。

6.胃部:

肿瘤术前评价、术后随访,不推荐单纯为诊断胃肿瘤进行扫描。

7.小肠:小肠炎、小肠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

8.结、直肠:

(1)肠梗阻、肠缺血、胃肠道出血;

(2)炎性肠病、阑尾炎、结直肠癌。

二、相关准备

1.检查前少渣饮食,1周内禁服含金属的药物或行消化道钡剂造影。

2.检查当日禁食4h以上,不禁水。

3.口服温水:检查前15~20min口服温水~ml,检查前即刻在检查床上再服~ml(使胃及十二指肠壶腹部充盈,形成良好对比)。观察肾及肾上腺,需在检查前20~30min口服温水。检查腹膜后腔提前1~2h分段口服温水~ml,使肠道系统充盈。

三、检查技术

(一)常规平扫

1.体位:仰卧位,足先进,两臂上举,身体置于检查床正中间,水平线对准人体腋中线。

2.定位像:采用腹部正位像,用于确定扫描基线和精准扫描范围。

3.扫描基线:

(1)肝脏、脾脏和胃以膈顶为扫描基线;

(2)胆囊和胰腺以肝门为扫描基线;

(3)肾和肾上腺以肾上极为扫描基线;

(4)腹膜后腔以肝门为扫描基线。

4.扫描范围:

(1)肝脏、脾脏从膈顶扫描至脾下角;

(2)胆囊及胰腺从肝门扫描至胰腺下缘;

(3)肾脏从肾上极扫描到肾下极;

(4)肾上腺从肾上腺上缘扫描到肾门;

(5)腹膜后腔从肝门扫描到髂前上棘;

(6)胃部从膈顶扫描到髂前上棘。

5.技术方案:

(1)扫描方式:常规螺旋扫描,螺距为0.~1.。

(2)扫描参数:管电压~kV,有效管电流~mAs(或自动毫安技术),转速0.6~0.8s/周。根据机型选择不同探测器组合(16×1.mm、32×1.mm、64×0.mm、×0.mm、×0.mm)。肝脏、脾脏扫描层厚5.00mm,胆管层厚1.25~3.00mm,肾脏层厚5.00mm,肾上腺层厚1.25~3.00mm,腹膜后层厚5.00mm,胃部层厚5.00mm。FOV(体部)为(~)mm×(~)mm。

(3)重建参数:采用标准或软组织重建算法,适当调节窗宽和窗位。肝脏、胆管、胰腺、脾脏、肾脏、腹膜后腔及胃部的扫描图像窗宽~HU,窗位30~50HU;肾上腺窗宽~HU,窗位30~50HU。

(二)增强扫描

1.常规增强扫描:

(1)注射参数:腹部增强扫描均采用静脉内团注对比剂的方法,对比剂含碘浓度

~mg/ml,流率2.5~3.5ml/s,用量80.0~.0ml。

(2)扫描期相和延迟时间:

①肝脏、脾脏通常采用三期扫描,动脉期延迟25~30s,门静脉期延迟50~60s,实质期延迟~s;

②胰腺增强扫描通常采用双期扫描,动脉期延迟35~40s,胰腺期延迟65~70s;

③肾脏通常行皮质期、髓质期和分泌期扫描,皮质期延迟25~30s,髓质期延迟

90~s,分泌期延迟3~5min。

2.腹部CTA:用于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诊断腹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肝血管异常及肾动脉狭窄等。通常采用MPR、MIP、SSD、VR等后处理技术。

3.门静脉及下腔静脉CTA:对比剂含碘浓度~mg/ml,流率3.0~4.0ml/s,用量90.0~.0ml。门静脉延迟时间50~60s,下腔静脉延迟时间90~s。对扫描后获得的薄层轴面图像进行MIP重组。

4.CT泌尿系成像:检查前受检者膀胱充盈,延迟时间7.5~30.0min,注射流率3.0~4.0ml/s,用量90.0~.0ml。对扫描后获得的薄层轴面图像进行MIP、SSD、VR重组。

5.肝脏、胰腺灌注成像:以4.0~8.0ml/s流率团注对比剂50.0ml,灌注时间为30~40s,以电影扫描方式采集。头部延迟5s,体部延迟6s。利用Perfusion软件包对扫描后获得的薄层轴面图像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灌注参数及灌注伪彩图。

6.胃部CT检查:空腹4h以上,检查前30min口服中性对比剂.0~.0ml,检查前即刻再口服中性对比剂.0~.0ml。推荐行肝动脉期和和门静脉期双期扫描。

7.小肠CT检查:检查前1d服用无渣半流食,晚餐后禁食,晚餐后30min口服缓泻剂(硫酸镁或番泻叶),检查当日早禁食。检查前5~10min肌内或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0mg后30s扫描(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心动过速等受检者禁用)。小肠CT检查方法主要有2种,分别为:

(1)口服对比剂法(肠道造影法):检查前45~60min开始分3~4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0~1.0ml,检查前即刻在检查床上再补充口服.0~.0ml,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不宜服用;

(2)鼻-空肠管法(灌肠法):一般采用13F顶端带球囊的Maglinte灌肠导管(有效防止十二指肠胃反流),灌注容量1.0~0.0ml,灌注流率80.0~.0ml/min。推荐行肝动脉期和和门静脉期双期扫描。灌注2%~3%含碘对比剂可鉴别肠袢和潜在结肠外肿块以及各种并发症(如腹腔积液、瘘管、吻合口开裂或肠穿孔)。

8.结、直肠CT检查:检查前2d服用无渣半流食,检查前1d晚餐后禁食。晚餐30min后口服缓泻剂或清洁胃肠道制剂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检查当日早禁食。液体可经口服或经肛门注入;气体采用空气或二氧化碳,扫描前经肛管注入。需要做仿真内窥镜检查者,应以气体作为肠道对比剂。检查前5~10min肌内或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0mg后30s扫描(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心动过速等受检者禁用)。充气实施过程中,受试者采取左侧卧位;充气完毕依次转体(俯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并在各体位停留10~15s后再行扫描检查。推荐行肝动脉期和和门静脉期双期扫描。对比剂碘浓度为2%~3%。

四、图像处理

1.后处理方法:一般采用MPR和MIP技术进行矢状面和冠状面重组,血管成像可采用SSD和VR技术。

2.观察内容:各脏器及病变范围;测量肿瘤大小;腹腔动脉、静脉主干及所属分支,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五、影像质量标准

1.清晰分辨肝脏、胆囊、脾脏、胰腺、肾上腺及肾脏组织与血管。

2.清晰分辨肾盂输尿管、小肠、结直肠及大网膜组织与血管的关系。

3.清晰显示脏器周围血管。

盆腔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1.诊断部分小肠、乙状结肠、直肠、膀胱、前列腺、睾丸、卵巢、子宫肿瘤及其他病变。

2.在外伤情况下,观察骨折、泌尿生殖器官损伤等。

二、相关准备

1.检查前一日晚餐少渣饮食;检查当日,禁食4h以上。

2.检查前1周内禁服含有重金属的药物或进行消化道钡剂造影。

3.检查前2h口服1%~2%碘对比剂.0~.0ml以充盈小肠和结肠,形成良好对比,待膀胱充盈时行CT扫描。口服对比剂需达到盆腔内小肠全面充盈对比剂,无对比剂未充盈肠管;膀胱充盈需达到膀胱内有较多尿液,膀胱形态呈类似方形,膀胱壁黏膜皱襞充分展开。

4.怀疑肠道疾病时,需进行清洁灌肠,使直肠、结肠无较大粪块存留,无气体积聚。

三、检查技术

1.常规平扫:取仰卧位,足先进,两臂上举,身体置于床面正中,水平线对准人体腋中线。盆腔正位定位像。扫描范围从髂嵴扫描至耻骨联合下缘。行常规螺旋扫描,螺距0.~1.。管电压~kV,有效管电流~mAs(或自动毫

安技术),转速0.6~0.8s/周。根据机型选择不同探测器组合(16×1.mm、32×1.mm、64×0.mm、×0.mm、×0.mm等),急诊受检者可尽量选择较宽的探测器组合以缩短扫描时间。常规重建层厚5mm。FOV(体部)为(~)mm×(~)mm。采用标准或软组织重建算法。根据观察器官和病变情况适当调节窗宽和窗位,窗宽~HU,窗位30~50HU。

2.增强扫描:常规采用静脉内团注对比剂的方法,注射流率3.0~4.0ml/s,对比剂用量80.0~.0ml。动脉期扫描延迟30~35s,静脉期延迟60~75s。

四、图像处理

1.显示和摄影:软组织窗窗宽~HU,窗位30~50HU。

2.三维后处理:容积采集的CT数据可以用来进行三维后处理。

(1)MPR:子宫、前列腺、直肠等部位的占位病变可行矢状面MRP重组,膀胱、女性附件等部位的占位性病变可选择增加冠状面MPR重组。

(2)血管三维后处理:对于需要观察供血动脉的占位性病变或观察占位性病变同血管的关系时,可以进行血管的三维后处理或血管MIP重组。

五、影像质量标准

1.清晰分辨小肠、乙状结肠、直肠、膀胱、子宫和卵巢等组织与血管。

2.清晰显示器官周围的血管。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文章来源:图片内容部分来自于网络,转载只为分享专业知识信息!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腹部盆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