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底,很多人开始准备旅行或回家。小编发现每年春运期间,都有旅客发生肺栓塞甚至死亡的报道。那究竟肺栓塞是个什么*呢?
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时所引起的一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1.40岁以上,肥胖或者有血脂异常者;
2.长时间操作电脑者或者预期要长时间坐火车、汽车、飞机者(时间6小时);
3.长期卧床或需要制动人群;
4.急性胸部或腹部大型手术后、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有髋部骨折、严重创伤或急性脊柱损伤患者;
5.孕产妇、肿瘤、急性心梗及心功能不全者;
6.口服避孕药妇女;
7.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儿童。
1.下肢和盆腔血栓:是公认的首位原因;
2.心脏病:为我国肺栓塞的最常见原因;
3.肿瘤:在我国为第二位原因;
4.妊娠和分娩;
5.其他如长骨骨折至脂肪栓塞、意外事故和减压造成的空气栓塞等。
1.呼吸困难及急促: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约84%~90%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可以有紫绀表现,紫绀与缺氧、低血压和体循环淤血有关。
2.胸疼:是肺栓塞的常见表现,75%为胸膜样疼痛,与呼吸有关。
3.咯血:当有肺栓塞或充血性肺不张时,可有咯血。发生率约30%,多发生于栓塞24h内,量少,约30ml左右,大咯血少见。
4.发热:约43%患者出现发热,常为低热。个别患者体温可达39℃以上。
5.晕厥:由于心输出量突然下降造成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晕厥常常是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唯一或首发症状。
6.休克:大块栓子阻塞肺血管床,加之强烈的肺血管痉挛引起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血压下降,患者常大汗淋漓,焦虑,严重者出现猝死。
长途旅客容易发生肺栓塞可能是久坐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长时间坐车,身体不活动,血流变慢,特别是下肢的静脉血液回流差,容易在深静脉形成血栓。到站后人突然站立,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进入肺部血管,由于肺动脉末端血管较细,当它到达肺动脉的血管时就会发生堵塞,从而阻碍肺泡的换气功能,引起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憋气、胸痛、咳嗽、咳血、恐惧感以及晕厥等症状,严重的会猝死。
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是关键,高危人群要注意一下几点:
1.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方面应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多进食新鲜蔬菜,适当饮茶。
2.长期操作电脑或者乘车、飞机长途旅行的人,应穿宽松的衣服及鞋袜,多饮水,适当活动下肢。途中可站立起来,离开座位活动一下(可踮起脚尖保持一会再落下),或在座位上适当活动腿脚,避免长期一个姿势不动。
3.下肢外伤或长期卧床的,应经常按摩下肢,或者使用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提倡及时下床,不能下床活动者在床上行双足背伸曲运动、意识障碍者应该做被动的肢体运动。
4.孕妇产后第1周是栓塞多发期,及早下床,并做适量运动。掌握由小到大、逐步增加的运动原则,以不感到疲劳为限度。
剖宫产分娩的产妇,6小时后可以翻翻身,24小时后家人应鼓励、帮助产妇下床活动,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对卧床病人,要多按摩下肢、足部,促进血液循环。
顺产者如果会阴部无裂伤、疲劳已消除、身体没其他严重疾病,可在产后6-8小时坐起来,12小时后由家人陪伴去卫生间入厕,24小时后可医院的长廊里或家中卧室随意走走,并做一些轻微地活动,如床上翻身、抬腿、绕床行走等,也可站起来为小宝贝换尿布。
5.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妇女,服药时间不要超过5年。
6.曾有静脉血栓史的人(腿痛、下肢无力、压痛、皮下静脉曲张、双下肢出现不对称肿胀)最好能定期接受检查。
7.经过胸部及腹部大型手术及膝部或髋部置换术,有髋部骨折,严重创伤,脊柱损伤,则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和机械性(如弹力袜)预防措施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先天性缺乏某些抗凝因子的易栓症患者,需要终身口服抗凝剂来预防。
目前春运高峰期,长途旅客要留心血栓疾病的发生,血黏度、血脂、血压高的中老年人和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更要当心,因为这些人患上肺动脉栓塞的几率相对较高。
长途旅行途中或者旅行后出现腿部肿胀、疼痛,特别是小腿痛,腿部皮肤发热、发红或变色,以及呼吸急促或深呼吸时疼痛等症状时,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不可自行进行按摩等治疗,否则按摩的过程可能会将原本凝聚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推掉随血液移动,更容易发生栓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