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发展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替雷利珠单抗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人源化IgG4抗PD-1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唯一一个对Fc段进行了特殊基因工程改造的PD-1单抗,也是目前首个全面获得一线鳞状及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III期注册临床研究成功的中国自主研发的PD-1抗体,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本期将分享2例肺鳞癌病例,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前均伴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基线状态较差。
李晓玲教授
黑医院
肿瘤二科主任
黑龙江省慢病学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黑龙江省农垦医药卫生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黑龙江省女医师学会乳腺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
黑龙江省医促会肿瘤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促会放射治疗分委会委员
黑龙江省中西结合学会肿瘤分会肿瘤康复分会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肺癌分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癌症姑息治疗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肺癌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健教授
黑医院
肿瘤二科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慢病学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黑龙江省农垦医药卫生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特长:主要研究胸部肿瘤及腹盆部肿瘤的微创活检及微创治疗,至今在该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技巧,活检阳性率高,术后并发症低。
学术成果:于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多次获得省新技术应用奖。
1病例一
病例一基本情况一般资料:男性,57岁。
主诉:发现纵膈占位8个月,双眼睑双下肢浮肿、夜间不能平卧3周。
现病史:患者因胸骨后疼痛于年11月26日在外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纵膈占位”,患者未予重视及系统治疗。3周前病人出现双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有腹胀、活动后气喘、夜间不能平卧症状,遂于年6月25日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乙型肝炎病史;否认其他慢性病史。
个人史/家族史:吸烟史20余年,每天20支;否认饮酒史;否认特殊家族史。
查体:ECOGPS评分:2分。生命体征平稳,神清,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右肺下叶呼吸音消失,叩诊为浊音,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音遥远,腹饱满,叩诊鼓音,无压痛及反跳痛。
纵膈占位穿刺活检:形态学结合免疫酶标结果,符合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TTF(-),NapsinA(-),P63(+),P40(+),Ki-67约30%-40%,CD56(-),Syn(-),CK广(+),CD5灶(+),LCA(-)。
胸部CT:双肺炎症改变,右肺上叶钙化灶,前纵膈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考虑心包受侵,纵膈淋巴结增大,心包积液,右侧胸腔积液。
全腹CT: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1.肺部纵膈鳞癌(IV期,T4N3M0);2.心包积液;3.双侧胸腔积液。
图1:年7月4日,基线期胸部CT
病例一治疗经过第一阶段:化疗
患者于年6月28日行右侧胸腔积液穿刺置管引流,行心包积液穿刺置管引流,予以吸氧、利尿等对症治疗。年7月15日行TP方案“白蛋白紫杉醇mg+奈达铂mg”静脉化疗1周期。
患者自年7月18日起腹胀明显,双下肢水肿加重,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症状加重,ECOGPS评分上升至3分,有中量腹水,查心脏超声提示大量心包积液、双侧胸腔中量积液,均予患者行穿刺置管引流处理,但患者对化疗不耐受。
第二阶段:放疗+免疫
经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后,分别于年7月22日、8月12日、9月2日序贯应用“纵膈区适型调强放射治疗DT:PGTVcGy+替雷利珠单抗mg”治疗,共用药3周期。
图2:放疗剂量示意图,红色为GTV,*色为PGTV,绿色为cGy等剂量线
第三阶段:免疫单药维持
患者经4周期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分别于9月23日、10月19日予以“替雷利珠单抗mg”单药维持治疗2周期,共用药5周期。患者腹胀及双下肢浮肿症状明显好转,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症状消失,体力逐渐恢复,截至发稿时,患者ECOGPS评分为1分,病情评估PR。
图3: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放疗前后胸部CT变化
病例一总结本例患者为肺部纵膈鳞癌(IV期,T4N3M0),有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应用白蛋白紫杉醇+卡铂化疗1周期后出现化疗药物不耐受。序贯使用放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3个疗程后病灶明显缩小,继续应用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2个周期后,疗效评估PR,ECOG评分也下降至1分,症状明显改善。目前替雷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效果好,病情稳定,治疗过程中未监测到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2病例二
病例二基本情况一般资料:男性,67岁。
主诉:呼吸困难4个月,发现肺占位1天。
现病史:患者于4个月前出现气短,未重视,症状渐加重,逐渐出现轻微活动后呼吸困难,1天前就诊我院门诊,行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占位,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增大,肺气肿”,门诊以“左肺占位”收入我科。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双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轻微水肿。
肺穿刺活检:(左肺)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CK5/6(+),P63(+),P40(+),TTF-1(-),NApsinA(-),CD56(-),Ki-67约60%-70%。
基因检测结果:TMB31Muts/Mb,为前0.7%。
胸部CT:左肺见团块样高密度影,大小约7.6×7.2cm,其内部密度不均匀。右肺见条索影、点状密度影及斑片状高密度影。纵膈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腔、左侧叶间裂及心包见积液。左肺下叶膨胀不全。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
腹部CT、头MRI: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1.左肺鳞癌(IV期,T4NxM1a);2.双侧胸腔积液;3.心包积液;4.纵膈淋巴结增大;5.肺气肿。
图4:年4月15日,基线期胸部CT(右图为心包积液)
病例二治疗经过经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根据患者病情并且结合患者的年龄、肺功能(双肺肺大泡情况)及身体状态,予以“替雷利珠单抗mgq3w,ivgtt”治疗。
(1)免疫治疗4周期:
胸部CT复查:左肺见团块样高密度影缩小至6.9×6.8cm。
图5:年7月11日,替雷利珠单抗用药4周期后胸部CT
(2)免疫治疗9周期:
胸部CT复查:左肺见团块样高密度影明显缩小。
疗效评价:大PR。
图6:年11月3日,替雷利珠单抗用药9周期后胸部CT
病例二总结本患者以“呼吸困难4个月,发现肺占位1天。”来诊,诊断为左肺鳞癌(IV期、T4NxM1a)、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纵膈淋巴结增大、肺气肿。根据患者病情并且结合患者的年龄、肺功能(双肺肺大泡情况)及身体状态,予以“替雷利珠单抗mgq3w,ivgtt”治疗,4个周期后,左肺病灶最大直径从7.6cm减少至6.8cm,心包积液及双侧胸腔积液较前有所缓解。联合治疗9个周期后,疗效达到大PR,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专家点评本期2例患者均为肺鳞癌,且均伴有恶性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此类患者病情发展较为迅速,积液量生成较多,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本期2例患者基线期状态均较差,亟需能够快速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的治疗。
对于病例1患者,经一线化疗及对症治疗后,基线期ECOG评分上升到3分,同时伴有中等量腹水,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状态变得更差,且患者对化疗药物无法耐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等靶区剂量适形性更好,特别对于不规则形靶区或靶区附近有重要组织器官需要保护的病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比三维适形放疗有更好的优势,但对于局部晚期NSCLC患者而言,现有的联合放化疗方案对预后的改善并不明显[1,2],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增强疗效。
随着近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兴起,晚期肺鳞癌的治疗选择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PD-1/PD-L1单抗已作为局部晚期及转移性的无靶向指征NSCLC的一线治疗写入指南[3]。有研究显示[4],免疫联合放疗组在第12周时的ORR是免疫单药治疗组的2倍,这有可能是因为放疗可以通过增加肿瘤抗原释放、改善抗原提呈和T细胞浸润等机制增加免疫治疗的敏感性[5-7],但这需要在更大规模的II/III期试验中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证实。
病例1患者在经过放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3个疗程后,病灶明显缩小,继续应用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2个周期后,疗效评估达到PR,患者的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等症状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对于病例2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并且结合患者的年龄、肺功能情况及身体状态,考虑患者可能无法耐受化疗,予以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令人欣喜的是,患者在治疗4周期后,左肺靶病灶较基线期有所缩小,治疗9个周期后疗效达到了大PR,体现出替雷利珠单抗迅速、持久的抗肿瘤效应。
在年ASCO大会公布的、针对我国自主研究的PD-1抗体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在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RATIONALE研究[8]的中期分析数据显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卡铂方案,中位随访8.6个月,疾病进展风险分别降低48%和52%,均优于KEYNOTE-研究[注1]中44%的降低比例。对比传统化疗方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卡铂方案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7.6个月vs5.5个月)、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72.5%/74.8%vs49.6%)、改善患者的持续缓解时间(DOR)(8.2/8.6个月vs4.2个月),且患者整体安全性、耐受性良好,获益显著。替雷利珠单抗即将成为首个在鳞状、非鳞状NSCLC一线免疫治疗上全面获批适应症的中国自主研发的PD-1单抗,为肺鳞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病例专家:王健,点评专家:李晓玲)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