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临床常见的皮下肿瘤的性质和病理特征,对通过手术切除的肿瘤进行采样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其病理变化并确诊是良性还是恶性,对病理组织学不能确诊的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在此次采集的10例样本中,8例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2例通过免疫组化标记确诊;其中6例为恶性肿瘤,4例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率高达60%。在兽医临床中区别良性与恶性肿瘤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并对术后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1肿瘤概述
肿瘤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动物中,家畜和伴侣动物的肿瘤,过去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近年来,动物肿瘤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增加,侵害动物的种类也十分广泛,特别是随着某些烈性传染病和普通病相继得以控制,肿瘤性疾病的防治越发显得重要。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细胞是从正常细胞转化而来,但其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因此,肿瘤具有如下特性:(1)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性;(2)生长无限制性,与整个机体不协调并能转移;(3)缺乏正常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物质代谢;(4)没有正常的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百害无一利。肿瘤对机体都是有危害的,但不同性质的肿瘤对机体的危害大不相同。一般来说,良性肿瘤对机体危害小,恶性肿瘤对机体危害大,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把恶性肿瘤诊断为良性肿瘤。就会延误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造成复发、转移。相反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治疗。因此区别良性与恶性肿瘤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核分裂象少,核染色较少、接近正常,生长方式主要是膨胀性生长,常有包膜、无转移,对机体影响不大,术后不易复发;恶性肿瘤生长速度迅速,核分裂象较多,核染色较多,生长方式主要是浸润生长,无包膜,常发生转移,对机体影响大,术后常常复发[1]。根据肿瘤的这些特点所以我们有必要在临床上对术后的肿瘤进行确诊,对术后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来自医院就诊并做皮下肿瘤切除的肿瘤样本,患犬信息见表1。
表1患犬信息
品种
性别
年龄(岁)
部位
是否去势
(1)金毛犬
(2)京巴犬
(3)金毛犬
(4)藏獒
(5)金毛犬
母
公
公
公
母
8
13
12
4.5
7
胸部
颈部
下颌
右后肢
胸部
是
否
否
否
否
(6)德牧
母
9
胸部
否
(7)藏獒
母
5
左后肢
否
(8)金毛犬
公
10
胸部
否
(9)德牧
母
11
胸部
否
(10)京巴犬
公
12
下颌
是
2.2方法
肿瘤切除术(图1)后将切下的肿瘤进行采样,样品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厚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SP法,进行CD31、CD34、FⅧRAg、HMB45抗体免疫组织化学。
图1(5)号金毛犬的肿瘤切除手术
A:肿瘤剥离B:肿瘤取样
3结果
3.1镜检
病理组织切片镜检结果见图2。
(1)肿瘤细胞呈巢团状,片状浸润性生长,大巢内可见血湖,肿瘤细胞胞界不清,核圆形、卵圆形,可见小核仁及核分裂。骨骼肌内见肿瘤细胞。间叶性恶性肿瘤侵犯骨骼肌初步诊断为血管源性肿瘤,确诊免疫组化结果为CD31(+)、FⅧRAg散在(+)、CD34(-)、HMB45(-)。
(2)真皮深层肿瘤细胞呈条索、腺样或片状分布,纤维组织增生包绕呈大片状,肿瘤细胞异型、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多见。
(3)肿瘤细胞呈乳头状生长,细胞排列紊乱,核大、核仁明显,部分呈泡状核,核分裂易见。部分细胞松解脱落,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局部肿瘤向横纹肌中浸润,局部侵犯至骨骼肌。诊断为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4)真皮胶原断裂,血管增生,大量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及淋巴细胞、浆细胞弥漫分布。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壁。
(5)梭形肿瘤细胞片状或漩涡状排列,细胞胞界不清,核圆形、卵圆形,可见核仁及核分裂,未见病理性核分裂。
3.2诊断结果
样本(1)(5)(6)(9)诊断结果为低分化血管肉瘤。(2)(10)诊断为恶性肿瘤上皮肌上皮癌。(4)(7)诊断为化脓性肉芽肿性炎伴血管炎。(3)(8)诊断为纤维组织细胞瘤。
图2病理组织切片镜检结果
①肿瘤细胞呈巢团状大巢内可见“血湖”,低分化血管肉瘤×H.E;②肿瘤细胞异型、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多见,肌上皮癌×H.E;③核大、核仁明显,部分呈泡状核,核分裂易见,鳞状细胞癌×H.E;④大量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及淋巴细胞、浆细胞弥漫分布,化脓性肉芽肿性炎伴血管炎×H.E;⑤梭形肿瘤细胞片状或漩涡状排列,细胞胞界不清,纤维组织细胞瘤×H.E;⑥低分化血管肉瘤CD31、FⅧRAg阳性表达,×SP法
4讨论
4.1低分化血管肉瘤
约半数血管肉瘤发生在皮肤,另一半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和其他脏器,严格说应称为脉管肉瘤。大体上血管肉瘤为单发结节性病变,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可达px,边界不清,常浸润周围组织,出血明显。此次手术切除的肿瘤从形态、大小、生长方式等与罗静[2]描述的及其相似。为了确诊该病例区别黑色素瘤,又增加了免疫组化抗体试验加以确诊,CD31(+)、FⅧRAg散在(+)、CD34(-)、HMB45(-),因此确诊为低分化血管肉瘤。FⅧRAg、CD34、CD31等血管源性标记物对血管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FⅧRAg很少在其它细胞表达,是内皮分化非常特异又敏感的标志物;FⅧRAg在血管肉瘤中阳性率高达40-%,尤其在血管形成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或乏血管形成区。CD34、CD31亦可辅助诊断,与CD34相比,CD31具有相同的敏感性,且特异性强于CD34。HMB45(-)是黑色素瘤有关抗体,用该抗体用于区别血管肉瘤和黑色素瘤[2]。Donnel等根据分化程度将其分为3级:Ⅰ级(高分化)乳腺小叶间质及脂肪组织内见弥漫增生的开放的吻合状脉管,部分宽大的肿瘤性薄壁脉管内可见红细胞。没有或少见乳头状结构,多数瘤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罕见。Ⅱ级(中分化)除了具有Ⅰ级的形态特点外(至少75%的Ⅱ级肿瘤中存在Ⅰ级成分),还可见散在的更富于细胞的区域和乳头状或花蕾状增生的内皮细胞突入血管腔。核染色质深,核仁突出,可见核分裂,可有相似于血管外皮瘤样结构。Ⅲ级(低分化)呈明显的恶性肿瘤图像。虽然仍可见高分化或中分化区域,但低分化成分常占1/2以上,即突出的内皮细胞簇,实性丛状、乳头状结构,常见核分裂、坏死和因出血形成的“血湖”[3]。这与病例组织切片中看到的相似。
4.2肌上皮癌
头颈部肌上皮癌主要发生于大小涎腺,另有少数发生于泪腺、鼻腔、鼻窦等,其中大涎腺中以腮腺为主,在小涎腺中以腭腺多见。肌上皮癌的组织来源有两种可能:肌上皮细胞或导管具有潜在多向分化能力的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存在于人体腺体的分泌部和导管,如大小涎腺、汗腺、乳腺、前庭大腺、前列腺、泪腺和胰腺等,组织来源于外胚层,具有上皮特性。涎腺肌上皮癌除原发外,亦可由良性肌上皮瘤恶变而来。头颈肌上皮癌呈实性浸润生长,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边界不清,肉眼观大多呈结节状,剖面呈灰白色、实质性,部分可见坏死与囊性病变。组织学上瘤细胞常由一种或几种细胞构成:透明细胞、上皮样细胞、浆细胞样细胞、梭形细胞等[4]。
4.3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发生于表皮棘状层,常发生于6岁以上的犬,发病率3-20%,无品种和性别特异性。本病与长期在强烈的日光下曝晒有关。某些化学性刺激,如甲基胆蒽和苯并芘可诱发此种肿瘤。该肿瘤常单个发生,基底部宽,表现呈火山口状。多发生与头部,尤其耳、唇、鼻及眼睑等部位。组织学检查可见癌细胞呈圆形,且有分裂、炎性细胞。常侵害骨骼、转移到区域淋巴结[5]。此次手术切下的样本就位于下颌皮下,已经开始局部肿瘤向横纹肌中浸润,局部侵犯至骨骼肌。此病的发生也可能与云南的光照强烈有关。
4.4化脓性肉芽肿性炎伴血管炎
该病例发生于一只4.5岁藏獒的右后肢皮下,在发病前有外伤,后发现出现肿块,在手术切除时发现有明显包囊,经病理组织学检查不属于肿瘤。
4.5纤维组织细胞瘤
是比较常见的皮肤或皮下组织肿瘤,生长缓慢;为单个或多个隆起性结节。大部分肿瘤表面皮肤完整。大体描述:肿瘤为皮肤或皮下结节,多个或分叶状,大小不等,界限清楚,无包膜,切面灰*灰白色。镜下:经典型肿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小,核深染,但染色质较细,和分裂少到中等;间质为纤细的胶原纤维,细胞常围绕小血管或胶原纤维排列呈典型的席纹状或车辐状结构,又称卷云状。肿瘤中很少或无巨细胞、泡沫细胞和含铁血*素细胞[2]。
4.6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区别
4.6.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核分裂象少,核染色较少、接近正常,生长方式主要是膨胀性生长,常有包膜、无转移,对机体影响不大,术后不易复发;恶性肿瘤生长速度迅速,核分裂象较多,核染色较多,生长方式主要是浸润生长,无包膜,常发生转移,对机体影响大,术后常常复发。
4.6.2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异型性。肿瘤组织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异型性小,说明其和正常组织相似,肿瘤组织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表示肿瘤组织成熟度低。异型性的大小事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1]。
4.6.3命名上的区别
良性肿瘤通常是在其来源组织名称之后加个“瘤”字。恶性肿瘤命名复杂,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癌,是在来源组织名称之后加“癌”字;由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和软骨组织等)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来自为成熟的胚胎组织或神经组织的一些恶性肿瘤,常在肿瘤的器官或组织名称前加“母”或“成”字。通过这些命名方法的不同,也可区别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1]。
4.7年龄、性别、是否去势的差异
从采集的10例样本中在年龄、性别、是否去势也有很大差异。在年龄上,虽然任何年龄的动物都可发生肿瘤,但绝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生于老龄动物,因为细胞长期接触环境因素,可表现为一种潜在的恶性趋势,另外老龄期处于免疫衰竭状态,对环境致瘤因素的抵抗力差,从采集的样本来看发生恶性肿瘤的患犬年龄都在7岁以上,其他的为良性或炎性肿块;在性别与是否去势上发现母犬未去势的犬易患恶性肿瘤,这说明肿瘤的发病与性别和是否去势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激素的失衡、缺乏、过量都可能引发肿瘤。由于内分泌的失调,某些激素持续作用,从而导致某些细胞增生与突变[1]。
5结论
随着肿瘤疾病的多发,通过此次采样分析发现母的未去势的老龄犬易患恶性肿瘤,所以作为兽医我们必须重视肿瘤疾病,不仅要重视外科手术的切除,更要做出良性或恶性肿瘤的判断,是对术后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郑世民,崔恒敏,高丰,等.动物病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9,-
[2]罗静,郑金锋,刘莹,等.免疫组织化学与肿瘤病理诊断[M].北京:人民*医出版社,4,-
[3]张伟,张帆,李佳嘉,等.乳腺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9,25(3):-
[4]冯锦标,陈良嗣,梁建刚,等.头颈部肌上皮癌8例报告[J].肿瘤防治研究,6,33(4):-
[5]何英,叶俊华,赵玉*,等.宠物医生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