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由清远市某肉鹅场送诊15只10日龄肉鹅。该鹅群共进苗只,1日龄皮下注射小鹅瘟抗体2mL/只,7日龄皮下注射H5+H7禽流感疫苗0.5mL/只。饲养至8日龄鹅群出现个别精神差、消瘦、呆立和喘气、咳嗽、等呼吸困难症状。并有个别鹅只死亡。
1.流行特点①曲霉菌的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当鹅舍、孵房潮湿、不通风、温度适宜时,被曲霉菌孢子污染的垫草、饲料、孵化器及其他用具,就有可能发霉。曲霉菌的孢子更有可能广泛散布于周围环境,当禽只吸入相当数量的孢子之后,则极易暴发本病。幼鹅的易感性最高,常呈群发性暴发经过。当饲养管理不善,饲料粗劣,营养不全,尤其缺乏维生素A和B1;育雏室潮湿和不卫生,通风不良;禽只饲养密度过大;饲料和垫草霉变时,更容易造成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死亡率可达40%~%。
②当鹅蛋的外壳污染曲霉菌时,在入孵后8天内,霉菌能穿透蛋壳使胚胎感染,出壳的雏鹅即可出现症状,或在孵化期间可引起胚胎死亡。
③本病主要的传染途径是经呼吸道,雏鹅出壳感染曲霉菌后经48~72小时就开始发病和出现死亡,5~10日龄是本病的高峰期,以后逐渐减少,至2~3周龄基本停止死亡。
2.临床症状
图1鹅只张口呼吸,呆立,大小差异大,死鹅脚胫皮肤干瘪。
3.剖检病理变化剖检病鹅,可见内胸骨(图2)、肺脏(图3,图5)、气囊膜(图7)、肾脏(图9)等组织表面生长出珍珠状的霉菌性结节,出现单个车轮状的霉菌菌落;肝脏出现大面积坏死(图4)。
图2胸骨组织表面生长出珍珠状的白色霉菌性结节
图3肺脏出现单个车轮状的霉菌菌落
图4肝脏出现大面积坏死
图5肺脏出现单个车轮状的*色霉菌菌落
图6胸骨组织表面生长出珍珠状的霉菌结节
图7气囊表面生长出珍珠状的白色霉菌结节
图8直肠粘膜有结节性增厚
图9肾脏边缘生长出珍珠状的白色霉菌结节
4.治疗①鹅只的呼吸道长出大量菌落、肺部及气囊长出大量结节时,鹅只无治疗价值,直接淘汰。
②对一些症状较轻微的病鹅可用制霉菌素或两性霉素+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或并发感染)拌料或饮水喂服,每天两次,连用3天。停2天,连续使用2个疗程。
5.预防①高温高湿容易诱发该病,因此,保持环境干燥通风(特别是霉雨季节环境干燥特别重要)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②鹅舍注意卫生,不使用发霉的垫草和饲料,经常消*。雏鹅进入之前,应彻底清扫、消*,用福尔马林熏蒸,或用0.4%的过氧乙酸或0.05%的硫酸铜溶液消*。
③当发生本病时,应将病鹅及可疑病鹅立即隔离。必须在疾病发生期间,鹅舍每天用消*水全面消*一次,全群使用制霉菌素混料或饮水投喂治疗并查明霉菌感染来源和及时排除感染源。
④对雏鹅及时添加维生素及矿物质,提高鹅只的抵抗力。
责任编辑:朱婉君文字编辑:陈德成
美术编辑:胡楚坪
喜欢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