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脂肪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自己才是最好的ldquo首诊医生r
TUhjnbcbe - 2021/1/3 1:40:00
初期白癜风能治吗 http://m.39.net/pf/a_4658762.html

作者简介:方三高(-),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科技部专家库专家成员,华夏病理网“骨组织病理”栏目版主,中国病理学论坛“研究生栏目”及“英语栏目”版主,主要从事肿瘤病理的研究,擅长骨与关节疾病、消化系统肿瘤及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杂志发表论著或综述50余篇。

作者:方三高1,李晟磊2,陈岗3

(1.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病理科,重庆;2.医院病理科,郑州;3.医院病理科,上海)

年3月,由来自29个国家或地区的位专家共同编纂、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发行的第4版《WHO肺、胸膜、胸腺和心脏肿瘤分类》[1](以下简称新版)正式出版,位列IARC发行的人类肿瘤组织学和基因分型系列的第7卷。新版以严格疾病导向的方式对诊断标准、病理特征和相关的遗传学改变进行了描述。作为权威而简明的参考书,为肿瘤学家和病理学家提供了国际标准,是研究和设计治疗反应监测及临床结果不可或缺的指南。全书页,包含超过幅彩色图像和表格,参考文献多达条。与第3版分类[2](以下简称旧版)相比,增加了一些新内容,调整和简化了一些肿瘤的分类、名称及变异型,收录了12年来该研究领域尤其国际胸腺肿瘤协作组(internationalthymicmalignancyinterestgroup,ITMIG)的最新研究成果[3-5]。在胸腺肿瘤章节,最大的变化是将胸腺瘤一些主要类型重新定义为恶性。本文通过学习和解读,姑且算作同行评议(peerreview),重点介绍新增内容。

1胸腺肿瘤分类目录及新的结构调整

WHO胸腺肿瘤分类见表1。新版将原先肿瘤学国际疾病分类(ICD-O)编码为1的常见类型胸腺瘤,全部改为3。其实早在旧版第页《WHO胸腺肿瘤组织学分类表》注2中就指出,“对于胸腺瘤而言,设定为恶性,其生物学编码为1~3”。新版取消了命名括号内的注解,如A型胸腺瘤(梭形细胞型;髓质型),转而以同义词形式出现;增加了非典型变异型。将微小胸腺瘤(显微镜下胸腺瘤)的ICD-O编码由1改为0,表明生物学行为良性。将神经内分泌肿瘤从胸腺癌中独立出来,另设一章。删除了非乳头状腺癌,将原先归于腺癌部分的腺鳞癌、腺样囊性癌及胸腺癌,非特殊类型归于“其他罕见类型的癌”。将伴t(15;19)易位的癌更名为NUT癌。删除了肉瘤样癌后面括号内的癌肉瘤,并将旧版位于其后的透明细胞癌提前。删除了混合型胸腺瘤,同时指出,一种以上胸腺瘤亚型成分的肿瘤应列出主要成分,次要成分以10%为增量予以记录,<5%将予以忽略。将“胸腺脂肪瘤(thymolipma)”中的“胸腺”二字取消。将脂肪肉瘤中的高分化、去分化、黏液样及多形性4个亚型一一列举,并分别标示其各自的ICD-O编码,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滑膜肉瘤。新增“其他罕见类型胸腺瘤(otherrarethymoma)”下设微小胸腺瘤(microscopicthymoma)、硬化性胸腺瘤(sclerosingthymoma)及脂肪纤维腺瘤(lipofibroadenoma)3种。

2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分型

恶性胸腺上皮性肿瘤的TNM分期及胸腺生殖细胞肿瘤的TNM分期见表2~3。除少数具有显著多形性或异质性者可诊断直接为恶性外,大多数病例在细胞学上不能分辨出良性或恶性,目前,仍使用以包膜是否浸润及有无转移而制订的Masaoka分期,作为胸腺瘤的临床分期。研究表明Makaoka分期[6]及其修订版[7-8],可作为影响胸腺瘤的独立预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3胸腺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及并发症

新版没有单独设立胸腺瘤总论或概述,而是置于A型胸腺瘤段首,穿插式说明。与旧版相比,新版承上启下,更多表述建立在循证医学与统计学基础之上。总体上,胸腺瘤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却是成人最常见的纵膈肿瘤。据报道[1]胸腺瘤的年发病率为每百万人2.2~2.6例,而胸腺癌年发病率每百万人为0.3~0.6例。从图1纵膈肿瘤频率分布图可以看出,成人胸腺上皮性肿瘤占10%(左),而儿童约占46%(右)。

胸腺瘤病因不明,可能与胸腺皮髓分化成熟停滞(maturationarrest)有关[13]。环境、病*或营养因素并非在胸腺瘤的发生中扮演了流行病学角色。据报道,一些胸腺瘤恰巧发生于放疗后、实性脏器移植及HPV感染之后。遗传学危险因子及家族背景也可能与发病有关。表5以数据列表形式说明了各型胸腺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比例关系。胸腺瘤可以引起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disorders)或伴发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disorders),见表6。基于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由于敏感性或特异性差异,可出现交叉免疫反应,最好选用两种或以上抗体(表7)联合应用(Apanelofantibody),提高诊断准确性[14]。

4新增病种

4.1A型胸腺瘤包括非典型变异型(typeAthymomasincludingatypicalvariant)旧版认为A型胸腺瘤“组织学上既没有明显的小叶,也没用其他类型胸腺瘤所见的纤维分割带”。但新版委婉地应用了“也许(may)”一词,指出也许存在粗大分叶结构伴厚的纤维分割带。事实上不同类型的胸腺瘤或多或少地呈现分叶状结构,由于肿瘤分化的异质性,同一个肿瘤内显示不同的形态很常见。为此,新版建议废弃使用旧版所称的复合型胸腺瘤,而应根据其所示的主要成分诊断,列举出所有呈现的组织学类型,其最少成分至少应满足10%的比例。一般A型胸腺瘤缺乏或少见不成熟性淋巴细胞,若出现TdT阳性细胞且比例大于10%,应归为AB型。通常A型胸腺瘤的分叶状结构不明显,肿瘤细胞呈梭形或纺锤形,形成模糊的实性片状或表皮样结构,组织多形性可明显,但细胞异型性相对较小,形态温和,核仁不显著,核分裂较少,通常小于4个/2mm2。上皮内淋巴细胞稀少,缺乏胸腺小体(hassallcorpuscles)。非典型A型胸腺瘤变异型(atypicaltypeAthymomavarient)[15]为新增内容,肿瘤组织呈现程度不同的非典型,如富于细胞、核分裂增加(>4个/2mm2)及局灶性坏死(真性肿瘤性凝固性坏死而非梗死或活检诱导的坏死)。其他标准如非典型区域的范围,核增大、核仁增大、Ki-67指数增高等[16-17]特点的意义,仍然有待确定。

4.2AB型胸腺瘤(typeABthymoma)新版定义一种胸腺上皮性肿瘤,由淋巴细胞较少的梭形细胞A型(typeA)成分及丰富的B型样(typeBlike)淋巴细胞成分组成,伴显著的未成熟性T细胞,2种成分比例相对变化较大。顾名思义,镜下兼有A型和B型两种形态,形成不连续的分隔结节或二者相互混合。梭形上皮成分与A型胸腺瘤的相似,而富于淋巴细胞区域,由小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核的所谓小多边形上皮细胞构成,染色质分散,核仁不明显。不出现胸腺小体和髓样分化。新版不推荐使用其同义词“混合型胸腺瘤”。ITMIG[3-4]建议根据TdT+细胞的数量,协助其鉴别诊断。TdT+细胞计数标准划分为3级,1级:没有或仅见少量的TdT+细胞(计数容易),可诊断为A型胸腺瘤;2级:送检物中可见中等量的TdT+细胞(如果必须计数,可以数得清),当所占成分少于全部活检标本的10%时,仍诊断为A型胸腺瘤;3级:任意大于10%范围存在中等量的TdT+细胞或任意范围内含有大量(不可计数)TdT+细胞,倾向于诊断为AB型胸腺瘤。研究表明[16],A型及AB型胸腺瘤若出现坏死,其分期应相应提高。AB型3个显著的形态学特征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胸腺瘤:(1)梭形细胞为主型与淋巴细胞较少型成分及富于淋巴细胞型成分混合;(2)形态温和的梭形、卵圆形细胞与局灶性多角形胸腺上皮细胞混合;(3)伴有局灶性或大量弥漫性未成熟性T细胞。

4.3B1型胸腺瘤(typeB1thymoma)不管是定义还是形态特征,新旧版表述变化不大。同义词“富于淋巴细胞性胸腺瘤”、“淋巴细胞型胸腺瘤”、“器官样胸腺瘤”、“皮质为主型胸腺瘤(不推荐)”,提示其组织学特点。镜下少量肿瘤型胸腺上皮散在分布于许多未成熟的淋巴细胞中,细胞呈卵圆形,小至中等大小,核圆形,可见小核仁。拼图样(Jigsawpuzzle)结构多见,部分区域可有明确的髓质分化和形成生发中心,表现为皮质扩大,可见以未分化T细胞(TdT、CD1a、CD99阳性)为主的深染区(暗区),灶性分布于以成熟性T细胞(CD3、CD5呈阳性)组成的淡染区(亮区)中。B1型为低危型胸腺瘤(lowriskthymoma),与其他类型的区别点在于:(1)与正常或非退化性胸腺皮质非常相似;(2)恒定出现髓质岛。小叶状排列方式及胸腺小体明显,易与正常胸腺混淆,但小叶比正常胸腺的大,被细胞稀少而胶原化的纤维所分割。另外,B1型的小叶也比胸腺增生(hyperplasticthymus)的要大,纤维囊更厚,呈现纤维性间隔,皮质为主区可见髓质岛,上皮细胞表达AIRE。

4.4B2型胸腺瘤(TypeB2thymoma)与B1型相比,B2型的细胞更大更丰富,缺乏髓质分化区[18],而常见明显的血管外间隙(perivascularspaces,PVS,皮髓交界区血管与组成胸腺小叶上皮细胞之间的间隙,本质上由胸腺上皮细胞围绕毛细血管形成的血液胸腺屏障)。大量未成熟的淋巴细胞背景中,散布较多肥硕的肿瘤性胸腺上皮,为其主要成分。细胞异型较明显,胞质丰富,核大,可见大泡状核,核仁明显。核分裂多,但髓质部分较不突出或缺如,无或罕见胸腺小体。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胸腺瘤的显著特征:(1)多边形而非梭形肿瘤性上皮细胞常成簇出现,数量比正常或B1型胸腺瘤中的更多;(2)更大程度上混合未成熟性T细胞。罕见的B2型胸腺瘤伴间变(B2typethymomawithanaplasia)保留了非典型胸腺瘤的特征:T细胞表达TdT、形成血管外皮瘤样间隙、分叶状生长方式及CD5/CD的失表达。

4.5B3型胸腺瘤(TypeB3thymoma)是一种上皮为主的胸腺上皮性肿瘤,由轻到中度非典型多边形肿瘤细胞组成,呈现片层状、实性生长方式。大部分病例混杂非肿瘤性未成熟性T细胞。B3型胸腺瘤大体呈浸润性生长,缺乏完整的包膜。同义词有:非典型胸腺瘤,上皮性胸腺瘤,鳞状上皮样胸腺瘤,高分化胸腺癌[不推荐]。与其他类型不同之处在于:(1)以多边形上皮细胞为主,排列成实性片层状,致HE染色低倍镜下呈粉红色外观;(2)其间混杂少量未成熟性T细胞。与A型胸腺瘤相比,B3型可见核沟及更多的核分裂像,存在醒目的CK19或AE1/3阳性的上皮细胞网(epitheliannetwork)、更明显的或大量更开放(moreopen)的血管周围空隙,以及更高的Ki-67增殖指数(>13.5%)[17]。根据“经验法则(ruleofthumb)”,形态诊断的至高境界是注重胞质的染色差异,B2型胸腺瘤由于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肿瘤HE染色为典型的蓝色,而B3型胸腺瘤由于缺乏淋巴细胞,存在大量的上皮细胞,胞质嗜酸或透明,HE染色为粉色,但前提是染色良好。B2型EMA阴性,而B3型至少局灶阳性,有助于二者鉴别。胸腺癌可存在成熟性淋巴细胞,但缺乏未成熟性淋巴细胞,而与B3型胸腺瘤不同[4,19]。

4.6微结节性胸腺瘤伴淋巴样间质(Micronodularthymomawithlymphoidstroma)一种以小而多发的肿瘤岛组成为特征的胸腺上皮性肿瘤,形态温和,由梭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周围由无上皮细胞的淋巴样间质围绕,可含有淋巴滤泡。又称为微结节性胸腺瘤伴淋巴样B细胞增生(micronodularthymomawithlymphoidBcellhyperplasia)。旧版在组织学分类表中为“微小结节胸腺瘤”,用的简称,而在分叙中又用其全称,显得不够严谨,新版不仅名称前后统一,而且延续了ICD-O编码为1的情况,表明生物学行为不确定、交界性或未定。本型较罕见,约占所有病例的1.0%~1.4%。病因不明。有关淋巴样间质被认为是肿瘤细胞所表达的趋化因子所募集,如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s,LCs)提呈肿瘤抗原并迁移至基质,经T淋巴细胞激活,在那里成熟形式抗原决定簇,导致淋巴滤泡形成[20]。推测胸腺上皮性肿瘤的前驱病变起源于此。临床通常无症状,偶然发现。病变局限,62%的有包膜,属于Ⅰ期,36%的具有微小浸润,为Ⅱ期。在ITMIG数据库中,96%的病例为Ⅰ期或Ⅱ期。肿瘤质软,直径3~15cm,大体上边界清楚有包膜,切面均一、灰白色,偶尔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性间隙。微结节性胸腺瘤伴淋巴样间质的上皮巢更大,范围更广泛,而与微小胸腺瘤(microscopicthymoma)不同,后者肉眼检查无明确肿瘤,仅镜下可见肿瘤性胸腺上皮增生,呈多灶性,直径常小于1mm。微小胸腺瘤是新版中唯一不升反降的特例,其ICD-O编码由原来的1变为0,表明其生物学行为呈良性。

4.7化生型胸腺瘤(Mataplasticthymoma)又称为胸腺瘤伴假肉瘤样间质;低级别化生性胸腺瘤;双向型胸腺瘤;混合性多角形及梭形细胞型胸腺瘤。上述同义词提示肿瘤主要由上皮细胞及梭形细胞两种成分构成,前者表达CK及CK19,但不表达CK20;后者表达CD34、SMA及calponin,但不表达desmin。化生性胸腺瘤与其他类型不同的明显特征是:(1)由上皮细胞岛及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双向构成;(2)整个肿瘤缺乏或仅见少量淋巴细胞。重点与肉瘤样癌鉴别,后者侵袭性更大,总显示高级别梭形细胞成分伴显著的非典型,核分裂多见,常见明显的凝固性坏死,Ki-67一般大于10%。

4.8肉瘤样癌(Sar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己才是最好的ldquo首诊医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