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脂肪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腹腔镜篇疝修补术疝气的最佳手术方式
TUhjnbcbe - 2020/11/9 23:51:00

什么是疝气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

“疝气”就是肚子里的东西从里突出到外面,过程如上图

一般来说疝气偶有会感觉不舒适,疼痛比较少。但一旦出现疼痛,那就是一个加重的信号,可能会发生嵌顿。意味着,疝的缺损口是比较小的,肠子钻过这个口以后就被卡在这个位置了,一旦卡在这个位置,病人就会出现疼痛。

疼痛或不适症状会在打喷嚏、咳嗽等需要腹部用力的情况下加重。在一定程度上,老年疝气可影响老年患者消化系统,进而出现下腹坠胀、腹部胀气、便秘腹痛、易疲劳等症状。

疝气的危害

首先,疝气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受损就会直接影响营养的吸收,人体得不到足够营养物质的补充,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易疲劳、体质下降等症状,从而危害身体健康,特别是处于发育阶段的婴幼儿。

其次,因腹股沟与泌尿系统相邻,长期得不到治疗,会影响小孩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会对成年人性生活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女性不育不孕,老年人则会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还可能诱发前列腺疾病。

再次,因为疝容物来回往复,不断摩擦,极易发生炎性肿胀并导致嵌顿,绞窄,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更有可能危及生命。

手术是修补疝气的唯一手段

 疝就相当于衣服上破了一个洞,只有通过外科手术进行缝补才能治愈。有些患者使用疝带或紧身衣,这只能够暂时性的阻止肿块继续增大,并不能彻底治愈疝。只有通过手术,才能让疝得到永久性的修复。


  近些年疝的治疗技术飞速进步。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传统手术方式因切口较大,患者术后痛感明显、恢复时间长,且复发率高达20%,更重要的是此治疗手段只针对患处进行修补,故不易发现隐匿疝的存在,而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恰好弥补了上述不足。

腹腔镜下微创切口

传统手术切口

传统的疝修补术

有1个大切口(长约6~8厘米),需住院7~10天左右,常规抗感染,术后疼痛等不适多见,复发率约占20%左右,完全恢复普通疝约需3个月,特大疝约需6~12个月。

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

有1个中等切口(长约4~6厘米;需住院3~7天左右,常规抗感染,复发率约占1%左右。完全恢复时间普通疝约需1个月,特大疝约需3~6个月。

疝腹腔镜修补术

完全在腹膜外进行,不接触腹腔内脏器,不产生腹腔粘连;其次由于在最薄弱的地方进行人造网片修补有3个小切口(长约1厘米),需住院4~7天左右;常规抗感染,必须全麻,可有戳创置镜,气腹导致的损伤等并发症。复发率约占10%左右;完全恢复时间普通疝约需1个月,特大疝约需3~6个月。

腹腔镜疝气修补术适用于什么情况?

腹腔镜疝修补的优势主要在:复发性疝、双侧性疝、多发性疝(同时合并有斜疝、直疝、股疝等)、等切口疝(尤其是巨大切口疝)。


  腹腔镜的疝修补手术,是最新的后入路的修补方法,是通过腹腔内,找到内环口,找到疝囊后拉回腹腔内,从腹膜前放置一个补片用的是3DMax巴德立体补片,然后闭合腹膜。如果把人体的腹腔比作一个木桶的话,疝气就好比木桶底部有洞了,需要修补,原来都是从木桶的外面塞一个塞子外加一个钢板,但是随着木桶盛水的压力,该塞子逐渐的松动,就导致了疝的复发。现在是从水桶的里面铺一个补片,水的压力越高就越牢固,况且一下子就修补了三个疝---直疝、斜疝、股疝的根源----耻骨肌孔。彻底的从生理解剖和人体的力学结构方面解决了问题。就避免了疝的复发。

手术大体步骤如下

1、戳孔位置

一般选用脐孔(10mm)做为观察孔,在脐平面的稍下的两层腹直肌外缘各打一个5mm的操作孔。如果是单侧疝,也可以将健侧的操作孔移至脐下5cm处。

2、腹膜的切开

进人腹腔后,首先要辨认5条韧带:

①脐中韧带:位于中线,是脐尿管闭塞后的残留痕迹;

②脐内侧韧带:覆盖在闭塞的脐动脉表面的腹膜皱褶,位于脐中韧带的两侧,膀胧位于两条脐内侧韧带之间;

③脐外侧韧带:覆盖在腹壁下动脉表面的腹膜皱褶,位于脐内侧韧带的外侧。通常在疝缺损上缘3cm弧形切开腹膜,内侧不能超过脐内侧韧带,以免损伤膀胧,切开中间的腹膜时应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

3、疝囊的分离

斜疝疝囊突入内环口,疝囊外往往会有一些脂肪组织或“脂肪瘤”,较大的“脂肪瘤”应予切除,否则“脂肪瘤”会滑入腹股沟管,引起类似滑疝的复发。斜疝疝囊应尽可能剥离,残留的疝囊会增加血清肿的概率,但与精索粘连致密的大疝囊宜横断,强行剥离会引起术后阴囊血肿。

腹腔镜手术中,精索须充分“盆壁化”(perietalization),即将疝囊与后方的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充分游离6~8cm,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否则补片会覆盖在疝囊上,引起斜疝的复发。同时要注意的是,男性患者疝囊的内下侧是输精管,外下侧是睾丸动静脉,剥离疝囊时勿粗暴分离而导致损伤。

直疝疝囊位于直疝三角内,须将疝囊和腹膜前脂肪组织完全从直疝三角中分离出来,并显露其后方的耻骨结节和耻骨梳韧带。直疝处的腹横筋膜第一层明显增厚,称为“假性疝囊”,不要误认为是疝囊而强行剥离。

股疝疝囊位于股环内,前方是骼耻束,后方是耻骨梳韧带,内侧是陷窝韧带,必须充分解剖暴露这3个结构,以免术中遗漏股疝。

4、腹膜前间隙的分离

腹膜前间隙的分离范围为内至耻骨联合,外至腰大肌和骼前上棘,上至联合肌健上至少3cm,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下3cm,外下方至精索“盆壁化”6~8cm,以保证能植入10cm×15cm的补片。

5、补片的平铺和固定

通常选用10cm×15cm的补片,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修剪。补片过小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补片的固定可采用疝固定器或缝合的方法。补片应与腹直肌、耻骨梳韧带和联合肌健固定,其中与耻骨结节的覆盖和固定尤为重要,因为绝大部分的复发都发生在耻骨结节旁的直疝三角内。双侧疝应充分解剖耻骨膀胱间隙,使两侧的腹膜前间隙相通,补片的内侧在耻骨联合处交叉重叠。钉合补片上方时应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钉合下方时应避开死亡冠、危险三角和疼痛三角区域。

通常补片平铺于精索上,尽可能展平,卷曲的补片会引起术后复发。也可将补片剪一小口,包绕精索后再行固定,相当于在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同时进行了内环口的整形。

6、腹膜的关闭

可用钉合或缝合的方法来关闭腹膜。腹膜应充分关闭,避免补片与腹腔内容物接触,否则可能引起术后肠梗阻,甚至肠漏。

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术后平卧位,全麻清醒后可采取低斜坡卧位,术后活动的时间视手术范围的大小决定。持续使用腹带保护腹壁,缓解张力减轻疼痛,以利于愈合;

2.修补创面和穿刺孔有显著疼痛的可以要求医生使用止痛药物;

3.饮食:术后需禁食至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饮水进食流食,以后逐步增加并过渡到半流质乃至普食。进食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

4.进行正确咳痰和深呼吸,可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协助排痰,促进肺功能的恢复,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允许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可促进心肺功能以及肠蠕动的恢复。

总结

只有患者年龄在一岁以内的小儿疝气,有自愈的可能。其他年龄段疝气患者基本无自愈可能,手术是修补疝气的唯一手段。而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更是因为其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成为目前疝气修补的最佳手术方式。

声明:文章医院以及网络,重在医学知识普及,不求任何经济效益,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腹腔镜篇疝修补术疝气的最佳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