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三个月里,自然中的阳气将一步步走向鼎盛的状态;因此这三个月里,尤其是当下刚入夏的时候,正是人体补阳驱寒的极好阶段。
《黄帝内经》所言:“春夏养阳。”其中的这个养阳第一步,就是首先得顺从自然中阳气逐渐充盈的趋势,然后针对这个趋势来尽量使身体的阳气处以一种“收放自如”的状态中;其次,在日常的起居和饮食方面,我们应顺从夏季的季节养生特点,来补充和巩固好体内的阳气。
夏季补阳很必要!
一提到阳气,很多人都知道阳气的多寡往往跟热量的高低相挂钩,通常来讲,自然界中的阳气增多,那么气温也会高;反之如果阳气减少,那么气温便也会降下去。因此很多小伙伴就会发出疑问:为什么夏季阳气这么足,气温那么高,但我们却还要补充阳气呢?
其实这是因为即便夏季阳气充足,但因为高温的缘故,所以这人体内的阳气便会同汗液一起排泄出去,而一旦泄多而补少,那么必然会产生夏季缺阳的问题;另外在古人看来,这人体汗液绝并非身体排泄物那么简单,正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也就是说,这汗液的产生,正是我们体内阳气同体内阴液、精血所结合而产生的。
因此一旦人体内的阳气减少了,那么身体就会因缺乏阳气的温煦之功,进而造成毛孔封闭,最终便会使体内外津液无法正常代谢而出现中暑和腹泻的问题。
再者,每当这夏季一至,人们往往贪凉恋阴,于是乎如空调、冷饮、生冷食物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而这些带冷杂寒的因素无疑都会使我们体内的阳气加剧损耗。
其中关于阳气损耗所带来的的问题,《伤寒论》中便记载了一个,它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意思是说,夏季五月,一旦阳气只虚浮于体表,那么肠胃必然虚弱寒冷,这主要是因为阳气在外不在内,故而不能压制冷气所产生的。
且一旦脾胃虚弱起来,那么人体必然就容易受到外界湿气的干扰,于是乎在这夏季的一热一湿的侵扰下,很多小伙伴就会出现“疰夏”的问题,而所谓“疰夏”即是对夏季人所出现的如身体倦怠、食欲不振、排泄不畅、虚胖浮肿等问题的概括。
阳气充足,便能带来3个好处!
第一:面色渐佳
关于皮肤,为人所不知的一点就是,皮肤其实正是我们人体上最大的排泄器官,故而一旦我们体内的废物积累过多,那么便会使皮肤的健康也受到影响。比方说一些身体有寒凝血瘀问题的人,他们的脸色往往多色斑、皱纹。
而一些身体上热下寒的人,他们往往脸上的痘痘、粉刺总是源源不断地长出来;因此如果我们把体内的阳气给养好了,那么充盈的阳气便会帮助我们调寒稳热,进而也就不会出现寒凝血瘀和上热下寒的问题了,故而这人的面色也会越来越健康。
第二:体态变好
其次,如我们的身材和体态也会受阳气多寡的影响,比如阳气少的人,他们往往会有脾胃虚寒的问题,而因为脾胃虚寒的缘故,这人也会更加容易生成脂肪,但这些所产生的脂肪即肥肉,往往摸上去便会顿觉冰冷。
这点正如《内经》所讲的那样:“四肢禀气于胃而脾主肉。”所以如果我们想解决掉身体的浮肿、肥胖问题,那么建议最好还是得赶紧把阳气给补好。
第三:情绪愈朗
最后,阳气减少,往往代表阴气增多,众所周知阴气多有寒冷之性,而人一旦身体中的阴气长时间比阳气还多,那么必然会使人的情志逐渐抑郁、愁闷。
而想要缓解或者解决这类情志上的问题,那么最好还是得多出去晒晒太阳,一来太阳有至阳之性,可以帮助我们身体恢复阳气;二来明媚的阳光也有助于缓和人体焦虑的情绪。
3个补阳方法,让你一夏阳气满满
补阳,其实并不只单纯地靠吃就能解决的,所谓:“阳动而阴寂。”因此如果我们只吃不动,那么必然会使阳气处于一种虚弱和萎靡的状态中,而至于具体如何补阳,这里分享三个方法,这三个方法既结合了动,同时又配合了饮食,这样一张一弛,这人想不补好阳气,想来也不太可能了。
第一招:扶阳五式操
这扶阳五式操又名扶阳操;其中的扶阳,即是扶助人体阳气,使人体阳气充足的意思;而五式,则是指其中所包的五个动作,这五个动作分别为:站桩、抱球、和合、归真、打圈。
相传这“扶阳五式操”同少林真传金刚桩内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却形似而神不同,其神相比较金刚意在强身健体、扶阳固本,有益精、补气、提神之效。
第一式:站桩
动作要领:身体直立,两手自然扶住腰部的肾腧之处。接着沉肩挺胸,闭目自然呼吸。舌顶上鄂口微闭,下颌微收。左脚缓慢抬起,向左侧迈一步,与肩同宽,两脚间自然呈内八字,两膝微屈,同时汇集意念至头顶百会,接着静站10分钟便可完成。
第二式:抱球
动作要领:承接上式,两手缓缓上提抱于胸前,两手距离胸30厘米,手指似弯非弯、似夹非夹,手掌劳宫相对呈抱球状,两手相距5厘米为宜。身躯正直,做到松而不软、紧而不僵,然后静站5分钟即可。
第三式:和合
动作要领:接着承接上式,两手慢慢同时外拉,拉至10厘米左右再缓缓内合,合到3厘米左右时,再同时向外拉,开时吸气合时呼气。如此反复练习,像这样坚持5分钟即可。
第四式:归真
动作要领:承接上式,两手于胸前抱住不动,将掌中内力分成两股热流,各自从双掌劳宫吸入,并沿两臂上行至头顶百会,自百会将热流下行输布全身百脉,最后下沉归入至小腹下丹田,双掌叠放于下丹田处,然后意守丹田10分钟即可。
第五式:打圈
动作要领:承接上式,两手打开慢慢抬起,与胸相距30厘米,双掌劳宫向下,身体下沉、上提做蹲桩动作,蹲时呼气提时吸气,如此反复五次,起身踢腿慢走5圈同时双手在掌心划“8”字即可。
第二招:晒太阳
自己晒太阳,古人有个好听的名字——「负日之暄」,如果晒的时候,加上一些不点燃的艾绒,铺在身体上一起晒,便是古法「日光灸」。
日光灸,天上的阳气和地上的阳气一起拥有:
如果你容易受凉腹泻,冷饮无度,被迫久居空调屋中,或是有寒性痛经、关节冷痛、常打喷嚏、睡眠不好,很想暖一暖又怕上火,就可以试一试这个孙思邈留下来的方法。
趁着早上或是上午阳光还不那么毒辣的时候,将艾绒摊开,铺平在受凉的小腹上,有条件的,还可以趴下来,铺艾于后背,让太阳晒15~30分钟。
没有太阳的时候,或是在空调屋子里,可以穿着防寒,把纯阳之物带在身上,慢慢吸收阳气。
像常年待在空调房、爱喝冷饮、爱熬夜的人,包括很多喜欢穿露脐装,内衣单薄的女性,都容易被寒气入侵,损伤阳气,导致「脐腹畏冷」。
而阳气是生命的能量之源,一旦损伤了阳气,就会造成消化不良、容易感冒等病症,就非常适合用三伏贴来温煦阳气,排寒保腹。
它无烟无明火,一撕一贴就可以完成艾灸,非常方便,更适合咱们忙碌的上班族,或是操作不好艾灸的中老年朋友,三伏贴的效果和艾灸一样,只是简化了,方便人们使用。
这款三伏贴主要是由元胡,白芥子,细辛,甘草,肉桂,桂枝,冰片等原料制成,所有的草本植物都是天然萃取,无污染,按照古方的配比,浓缩制膏,打开后就能闻到浓郁的草本香。
其中元胡活血行气,能疏通我们的经络。白芥子温中散寒,化结消肿。细辛解表散寒,又有温通经脉的作用。肉桂辛热,补阳的效果非常好。桂枝散寒,通阳化气,有助于我们发汗解表。
所有的草本经过提炼浓缩,熬制成膏,滩涂在无纺布贴上,无纺布贴的材质亲肤透气,即使在闷热的夏季也不容易闷汗,贴在身上也几乎没有异物感,很牢固,不会轻易掉落,撕下后也没有胶痕哦。
裁剪成可爱花瓣儿的模样,即使贴在我们胳膊上,外露出来,也不影响美观。撕开贴纸后贴在我们受寒的部位,每次6~10个小时,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无论是白天贴还是晚上贴都可以,没有要求。
非常简单,这款三伏贴小朋友也能用哦,只需要缩短时间即可,一般儿童使用时间在2~4小时,经常喜欢吃冷饮,吹空调的小朋友,可以趁着夏季贴一贴三伏贴,为了方便大家查找部位,我们还配备了敷贴位置图,养生小白也能轻松上手哦。
无论是背部,腿部,腹部,胳膊,脚底都能贴,还配备了敷贴的位置图,方便我们贴的时候选择部位。养生小白也能轻松上手,儿童使用时,时间控制在2~4小时即可。
每一贴撕开后就能用,小巧方便,即使出门在外,也能随时随地驱寒补阳。贴在皮肤上也不会影响我们行动或是外在形象哦,安全无烟,避免烫伤。(上图为演示部位,实则贴于皮肤上)
第三招:暖阳铜陵姜
最后除了鸡内金可以补脾增阳以外,巧用生姜也能达到相应的食效,但在姜该如何吃的这个问题上,主要也得因人口味而异,比如有的人偏爱生姜的辛辣,而有的人则偏爱姜片脆爽的口感,因此这里就列举了2个吃姜的法子,以供大家参考:
1、醋泡姜
醋泡姜是一种养生的方法,具有养胃、减肥、提升人体阳气的功效。
做法:选用新鲜的生姜切片,加醋没过姜片,依据个人口味可加入一些红糖,腌制一个星期,便可以食用了。
这个方子是国医大师路志正的养生秘诀。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路老就和孔子一样,养成了每天“不撤姜食”的习惯。这个习惯坚持了40年,90岁高龄的路老,确实在脾胃方面受益很大。
吃姜时加醋本来就是很好的养生方法。因为酸味儿是收敛的,于是姜宣发的力量便收敛进去了,姜性由此变得平和起来,也没有姜的一大股辣味儿了。我们平时说的男性阳气不足,其实都是属于肝阳不足。吃一点醋泡姜,就可以把这个药劲儿一下补上,既升阳气,又疏发肝气。
每天吃醋泡姜对人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醋泡生姜不仅养生效果极佳,而且作为一道调味的小凉菜,味道也很不错,不过东西虽好,但不要贪吃哦,每天2-4片即可。
我们现成的无任何添加剂的铜陵醋泡姜。用铜陵“八宝”之一的铜陵白姜和老陈醋一起制成。
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姜是嫩的铜陵姜,醋要老的。
泡姜的醋,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重要的是无添加,良心手作。
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我们找了很多供应商,试吃之后,这款最满意。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2、冰片姜
冰片姜产于铜陵市,是以冰糖和白姜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后的食品,从明代起,即为贡品。其色白肉嫩,嚼之无渣,故名冰片姜。其味香甜辣俱全,食之能生津开胃,祛寒解毒,清痰正气,是健身强体之佳品。
做法
材料:姜克(最好选用铜陵白姜)、白砂糖适量(克~克)
步骤一:将姜片改刀切为薄片,然后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炖半小时。
步骤二:半小时后倒去一半姜水,然后放入约克的白砂糖与姜同炖。(期间小火)
步骤三:待小火慢炖35分~40分钟以后,便可用漏勺将姜片滤出。
步骤四:接着将姜片分别置于架子上冷却约2个小时,冷却结束便可拌上白糖静置一夜,此时蜜饯姜便已制作完成。下面步骤是冰糖白姜的做法。
步骤五:做冰糖白姜时,需将姜片静置一夜,待其表面水分完全挥发时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制作。
步骤六:首先将冰糖克与30毫升水混合均匀,然后下入锅中,中火加热并一直搅拌。
步骤七:待冰糖融化以后即可改小火,熬糖的时候需注意糖水气泡大小,正常来说,糖水气泡会由大变小,待糖水气泡变小变密时,即可关火下入白姜片进行搅拌,待姜片与冰糖充分搅拌以后,即可放凉备用,此时冰糖白姜便已做好。(同理也可按照这个方法来做红糖白姜,相对冰糖而言,红糖更为滋补气血。)
这蜜饯姜和冰糖白姜的做法可能相对姜汤红薯来说更加难一些,尤其是其中姜片的薄厚程度以及煮姜、熬糖时的火候都分外重要,因此不建议不善厨艺的小伙伴居家制作,因为尤其是熬糖这块,一旦翻车这厨房上下就会很难收拾。
冰片姜能升阳,也能温中,还能养血补气,更能补充能量,平时人们食用可以缓解身体虚弱,无力以及在气血不足等多种不良症状,对身体有很好的补养作用。清肺化痰也是它的重要作用之一,冰糖能化痰,也能清肺还能消除肺部的多种炎症,能加快痰液排出,对咳嗽痰多以及哮喘等多种常见呼吸类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如果觉得太麻烦,我们有现成已经制好的醋泡姜和冰片姜。我们的姜都是选用最嫩的铜陵白姜,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它作为铜陵“八宝”之一,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产品都是无添加,良心手作。吃姜本是可以养肝脾胃的,加了添加剂,需要用肝脏来代谢,身体反而受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