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与寻找:“去哪儿体”走红的集体心理
《时间都去哪了》的词作者陈曦(左)和曲作者董冬冬是一对80后小夫妻 ” 邵晓莹说:“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追问那些东西‘去哪儿了’,而在于追问的人有没有想过找回或者不再让那些东西‘丢掉’。 《时间都去哪了》的词作者陈曦(左)和曲作者董冬冬是一对80后小夫妻原标题:迷惘与寻找: 去哪儿体 走红的集体心理春节期间广为传唱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不少人的心弦,他们在马年到来时,为自己开出一串长长的 去哪儿了 清单:家人、爱人、自我、友情、健康、理想
去哪儿体 追问的背后,有无奈、焦虑与迷惘,但不乏寻找的力量 人们不希望被时间偷走那些美好的东西,而渴望逃离迷惘, 以梦为马 ,抵达意义的彼岸。他们的去哪儿体清单大年初六,朱晓宁开始收拾行装,和千千万万游子一样,他又要离开父母去大城市打拼。看着儿子的背影,老朱有些感慨: 一年回来一趟,真不舍得他走,有时真后悔,不该让他离家这么远。 朱晓宁则坦言: 年龄越大越想家,其实算算自己也没那么忙,真该好好想想时间都去哪了。 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全国民众,抒发亲情的 时间都去哪儿了 演变成全方位的去哪儿体,人们开始扪心自问,开出长长的去哪儿了清单,其中有戏谑,有吐槽,有感伤,更有真真切切的疑问。 蓝天去哪儿了?绿水去哪儿了?小时候能游泳的小河去哪儿了? 友 收快递的驴子 对糟糕的环境很愤怒,今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连续遭遇雾霾天,让很多人第一次对 向环境还债 这一概念有了最直观的认知。 钞票越赚越多,能一起说说心底话的人却越来越少。 在社会上打拼了10多年的张帆如今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总, 真怀念当年那会儿,虽然赚的不多,但几个兄弟无话不谈,现在大家还是常聚,感觉却不一样了。
引以为傲的好身材去哪儿了? 35岁的陶石给自己开列的去哪儿了清单中这一项很有意思。曾经在大学时是篮球高手的他,如今腰上已经有了 救生圈 。 太久没锻炼了,想想再不动动,下一步就要问自己健康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这一年怎么一本书都没读完? 友 凌晨夜 这样惊呼,大学毕业快5年的他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去年为什么 忙 得连读书都没了时间, 大学时代我可是图书馆的常客,毕业后还经常跑呢。
快乐去哪儿了? 24岁的张涛坦言自己一点都不快乐, 工作稳定,收入也过得去,但就是不开心,可能这个环境不太适合我。
曾经的梦想去哪儿了? 30岁的陈琛曾经有一个梦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咖啡店,但现在她仍在一家小公司里朝九晚五, 也只有偶尔夜深人静时,才会想起自己还有这么一个梦想,但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去实现。 追问背后的纠结与无奈面对一长串去哪儿了清单,当半月谈问 为什么 时,大家的第一反应五花八门,但随即被访者中的大多数人又不说话了。显然,他们意识到,脱口而出的那个理由是一个看上去合理但又站不住脚的 借口 ,比如 忙碌 。朱晓宁说: 以前每次想到回家次数少,都对自己说,是太忙导致的,但现在仔细想想, 忙 真的更像一个借口,其实一两个月回一次家,每个礼拜打几次电话,自己应该抽得出这些时间,但我都没能做到。 友 凌晨夜 计算得更 精准 :除了正常工作吃饭睡觉,上、发微信、打游戏占据了大量时间。 时间原来是这样被偷走了。 他说。相比较这些简单明了的 去哪儿了 ,更多人的 去哪儿了 难以简单回答。张帆想了很久,也无法向描述他的答案。 真的就是种感觉,其实我们现在聚的时候也很开心,但好像热闹有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和张帆一样有类似感觉的人其实不少,就好像罗大佑在《现象七十二变》里写的那样,高速发展的时代裹挟下,现代人获得越来越富足的物质生活,却在精神层面开始集体出现困惑和迷惘。前年刚工作的张涛说: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热情很高,但很快就碰了壁,还被人误会,很快我就明白该戴着面具生活,我觉得自己在加速衰老。 张帆的概念里, 衰老 可以用另一个词 成熟 来代替。他感慨: 真不知道这算是好还是不好。或许我们在 成熟 的路上,注定要丢掉些东西,整个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丢掉很多东西,然后有一天我们才会问,那些东西去哪儿了?
其实不是时间被偷走了,而是我们任由时间偷走了我们的选择。 自觉正距离梦想越来越远的陈琛这样说, 我们这样追问这个去哪儿了,那个去哪儿了,其实是在追问自己,这些年到底都干了什么,是不是值得,是不是可以不后悔。 逃离迷惘也是在传递正能量2013年,有一本名为《谁的青春不迷茫》的书极受追捧,很多人觉得,这本书触及灵*。去哪儿体的全民大追问,正体现了时下普遍具有的迷茫心境。实际上,这一场有关 去哪儿 的自我审视,在展现整体迷惘的同时,也萌动着 求改观 的心态和信念。正如《谁的青春不迷茫》作者刘同所言:只有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才会迷茫,从这层意义上来看,迷茫传递的是正能量。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认为,目前经济仍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好像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青春期,整个社会因为快速增长而带来整体的情绪波动,这是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遭遇青春期都要经历的。 不可否认,由于信仰缺失、传统断裂、道德滑坡,再加上利益至上的观念逐渐抬头,当代社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面对更多元的价值观,更多元的选择,出现心理迷茫很正常。这次 去哪儿了 的大讨论,内容很庞杂,原因也各种各样,但整体来说,和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邵晓莹说: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追问那些东西 去哪儿了 ,而在于追问的人有没有想过找回或者不再让那些东西 丢掉 。 朱晓宁新一年的计划中,已经有了关于 家 的内容。 我不希望真的出现 子欲养而亲不待 那一幕,新的一年我要常回家看看。 友 凌晨夜 也准备重新开始读书。 时间就像海绵,挤挤总会有的。 但更多人还在探索 找回 那些东西的方法和道路。张涛有点苦恼地说: 我一点都不想戴着面具,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才能找到快乐。或许我真的该做些改变,认真考虑未来。 对于列出去哪儿了清单的人而言,列出清单并不是结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这份单子在明年可以变短一点。陈琛说: 如果我们曾经虚度过很多年华,那么希望一年、十年、三十年后,别再听到同样的问话: 这一大段时间,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刘巍巍)《时间都去哪了》的词作者陈曦(左)和曲作者董冬冬是一对80后小夫妻春节期间广为传唱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不少人的心弦,他们在马年到来时,为自己开出一串长长的 去哪儿了 清单:家人、爱人、自我、友情、健康、理想
去哪儿体 追问的背后,有无奈、焦虑与迷惘,但不乏寻找的力量 人们不希望被时间偷走那些美好的东西,而渴望逃离迷惘, 以梦为马 ,抵达意义的彼岸。《时间都去哪了》的词作者陈曦(左)和曲作者董冬冬是一对80后小夫妻大年初六,朱晓宁开始收拾行装,和千千万万游子一样,他又要离开父母去大城市打拼。看着儿子的背影,老朱有些感慨: 一年回来一趟,真不舍得他走,有时真后悔,不该让他离家这么远。 朱晓宁则坦言: 年龄越大越想家,其实算算自己也没那么忙,真该好好想想时间都去哪了。 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全国民众,抒发亲情的 时间都去哪儿了 演变成全方位的去哪儿体,人们开始扪心自问,开出长长的去哪儿了清单,其中有戏谑,有吐槽,有感伤,更有真真切切的疑问。 蓝天去哪儿了?绿水去哪儿了?小时候能游泳的小河去哪儿了? 友 收快递的驴子 对糟糕的环境很愤怒,今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连续遭遇雾霾天,让很多人第一次对 向环境还债 这一概念有了最直观的认知。 钞票越赚越多,能一起说说心底话的人却越来越少。 在社会上打拼了10多年的张帆如今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总, 真怀念当年那会儿,虽然赚的不多,但几个兄弟无话不谈,现在大家还是常聚,感觉却不一样了。
引以为傲的好身材去哪儿了? 35岁的陶石给自己开列的去哪儿了清单中这一项很有意思。曾经在大学时是篮球高手的他,如今腰上已经有了 救生圈 。 太久没锻炼了,想想再不动动,下一步就要问自己健康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这一年怎么一本书都没读完? 友 凌晨夜 这样惊呼,大学毕业快5年的他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去年为什么 忙 得连读书都没了时间, 大学时代我可是图书馆的常客,毕业后还经常跑呢。
快乐去哪儿了? 24岁的张涛坦言自己一点都不快乐, 工作稳定,收入也过得去,但就是不开心,可能这个环境不太适合我。
曾经的梦想去哪儿了? 30岁的陈琛曾经有一个梦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咖啡店,但现在她仍在一家小公司里朝九晚五, 也只有偶尔夜深人静时,才会想起自己还有这么一个梦想,但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去实现。 《时间都去哪了》的词作者陈曦(左)和曲作者董冬冬是一对80后小夫妻面对一长串去哪儿了清单,当半月谈问 为什么 时,大家的第一反应五花八门,但随即被访者中的大多数人又不说话了。显然,他们意识到,脱口而出的那个理由是一个看上去合理但又站不住脚的 借口 ,比如 忙碌 。朱晓宁说: 以前每次想到回家次数少,都对自己说,是太忙导致的,但现在仔细想想, 忙 真的更像一个借口,其实一两个月回一次家,每个礼拜打几次电话,自己应该抽得出这些时间,但我都没能做到。 友 凌晨夜 计算得更 精准 :除了正常工作吃饭睡觉,上、发微信、打游戏占据了大量时间。 时间原来是这样被偷走了。 他说。相比较这些简单明了的 去哪儿了 ,更多人的 去哪儿了 难以简单回答。张帆想了很久,也无法向描述他的答案。 真的就是种感觉,其实我们现在聚的时候也很开心,但好像热闹有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和张帆一样有类似感觉的人其实不少,就好像罗大佑在《现象七十二变》里写的那样,高速发展的时代裹挟下,现代人获得越来越富足的物质生活,却在精神层面开始集体出现困惑和迷惘。前年刚工作的张涛说: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热情很高,但很快就碰了壁,还被人误会,很快我就明白该戴着面具生活,我觉得自己在加速衰老。 张帆的概念里, 衰老 可以用另一个词 成熟 来代替。他感慨: 真不知道这算是好还是不好。或许我们在 成熟 的路上,注定要丢掉些东西,整个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丢掉很多东西,然后有一天我们才会问,那些东西去哪儿了?
其实不是时间被偷走了,而是我们任由时间偷走了我们的选择。 自觉正距离梦想越来越远的陈琛这样说, 我们这样追问这个去哪儿了,那个去哪儿了,其实是在追问自己,这些年到底都干了什么,是不是值得,是不是可以不后悔。 2013年,有一本名为《谁的青春不迷茫》的书极受追捧,很多人觉得,这本书触及灵*。去哪儿体的全民大追问,正体现了时下普遍具有的迷茫心境。实际上,这一场有关 去哪儿 的自我审视,在展现整体迷惘的同时,也萌动着 求改观 的心态和信念。正如《谁的青春不迷茫》作者刘同所言:只有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才会迷茫,从这层意义上来看,迷茫传递的是正能量。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认为,目前经济仍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好像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青春期,整个社会因为快速增长而带来整体的情绪波动,这是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遭遇青春期都要经历的。 不可否认,由于信仰缺失、传统断裂、道德滑坡,再加上利益至上的观念逐渐抬头,当代社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面对更多元的价值观,更多元的选择,出现心理迷茫很正常。这次 去哪儿了 的大讨论,内容很庞杂,原因也各种各样,但整体来说,和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邵晓莹说: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追问那些东西 去哪儿了 ,而在于追问的人有没有想过找回或者不再让那些东西 丢掉 。 朱晓宁新一年的计划中,已经有了关于 家 的内容。 我不希望真的出现 子欲养而亲不待 那一幕,新的一年我要常回家看看。 友 凌晨夜 也准备重新开始读书。 时间就像海绵,挤挤总会有的。 但更多人还在探索 找回 那些东西的方法和道路。张涛有点苦恼地说: 我一点都不想戴着面具,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才能找到快乐。或许我真的该做些改变,认真考虑未来。 对于列出去哪儿了清单的人而言,列出清单并不是结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这份单子在明年可以变短一点。陈琛说: 如果我们曾经虚度过很多年华,那么希望一年、十年、三十年后,别再听到同样的问话: 这一大段时间,你们到底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