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壮:谁敢尝试清华教授画出的田园生活
关于延迟退休问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日前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 不是延迟退休年龄,是延迟领取退休金。 当问:50岁退休65岁领取养老金,中间15年怎么办?杨教授的回答是: 让他们从生产企业退出来,经过培训居家就近参加社会服务,50到65岁的男性去做一些养老院的园丁,园林义工,50-65岁的女的给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做点编织,多好啊! 看着视频上杨教授说的那句 多好啊 ,似乎感觉她在为广大老年人描绘一幅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图画。可是,这样美妙的生活,谁有胆量去享受啊!按杨教授的说法,那可是15年没有退休金的退休生活 自带干粮去养老院做无偿的义工。这样的日子,对一般人而言,不要说坚持15年,恐怕能坚持15天都难。杨教授是人社部委托研究退休问题的专家。作为学者,照理说智商、见识、学养应该远在普通人之上。但在这番表白中,她似乎却连普通人的常识都没有了。这样的学者如何做学问,如何给国家提建议,她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让人倍感质疑。学者治学,尤其是事关社会问题方面的学问,认真做调研,俯下身子听听群众的意见,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电视镜头面前,说着 让他们从生产企业退出来 之类的话,却有着一种强烈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感觉,丝毫没有去考虑这个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这样的学者所提*策建议,能够给决策部门作参考吗?我们有些社会科学专家,有一种很不好的学术风气,那就是所做的研究工作,最后得出的结论,不是根据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不考虑民众生活的真正需求,而是根据上面某种导向,变着法子地去找理由找说辞。这种所谓的学术,有点像俗话所说的 跟屁虫 ,其研究结果,不是被人忽视,就是被人唾弃。近年来,将延长退休年龄的说法风生水起,虽然公众中的反对之声很强烈,但各类延长退休年龄的研究报告却不断出炉。如果那些研究者只是闭门造车,对群众声音不闻不问,只是简单套用一些国外的案例和做法,为延时退休*策做注释。这样的研究很难说有实际价值,既影响决策者的正确决断,也侮辱了民众的智商,有些人还因此声名狼藉。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