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春:慈善也好炒作也罢,信任最重要
近日,两家企业联合在东莞数地的路边竖起大型户外广告牌,上面写着“帮你回家”等字样,表示欲资助2009名在粤的外地农民工回家过年。消息引起巨大反响,该家企业的3条热线电话被打爆,两天时间里已接到上千个电话。不过,资助活动也引起争议:很多农民工并不相信眼前这个慈善行为,认为这只是企业的一种炒作。(《信息时报》12月5日)企业竖起广告牌称资助农民工回家,动静闹得很大。让有部分人质疑,企业是高成本慈善低成本炒作。这部分人的心理是,如果真心的做慈善自身就该低调点,不应从慈善中获取任何利益,最好是隐姓埋名,做个无名英雄。像这俩企业这样瓜田李下,难免有沽名钓誉之嫌。还有部分人认为这完全是场作秀,纯属欺骗。出于安全考虑,不去接受这天上掉馅饼的事,以免浪费电话费。社会阅历使这部分人极具保护自身的安全意识,本是好事。但是,如此深的防范之心,不仅隔绝了恶人也会把好心人拒之门外,孤立了自身,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而对于那些希望从企业得到帮助,打电话咨询的人,我们只能寄望企业切莫忽悠他们,他们是社会中为数不多的相信人心向善的人。企业只要能够做到程序规范化,资金到位,让那些来求助的人都得到了帮助,那就是善莫大焉。至于其它的声音都大可不必在乎。刻意的隐姓埋名反而做作,去拉拢那些心怀戒备的人也是拿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倒不如坦然处之,将资助的准备工作做好,服务那些相信自己的人。企业和农民工彼此信任才能获得双赢,社会也才能够走向和谐。但愿我们的社会多一些这样的企业和农民工。稿源:荆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