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暴”后期待“问责风暴”!
日前,审计署公布“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财*收支审计整改结果”。审计发现139起违法犯罪案件线索,有699人受*纪*纪处分,81人被逮捕、起诉或判刑(2012年1月5日新京报)。2010年度,全国地方*府性债务审计发现违规资金超5308亿元。中央部门73所属单位私设“小金库”资金4.14亿元。税务部门违规批准税前扣除和减免税优惠、流失税款25.78亿元。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分支机构套取保险资金19.9亿元。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21单位和个人挤占挪用、套取资金14.16亿元问题。以假发票或“白条”入账4.65亿元。年年审计曝出问题多多,不可谓不严重,可问题年复一年重复存在,不见丝毫整改效果。这究竟是中央*府部门官员“脸皮太厚”还是尾大不掉?是监管失效还是纪检部门无能为力?如此上性下效还有什么*策、法规不失效?这些年来,国家*府部门严重违反中央禁令,经商、办企业,大办各类实体。这些中心、协会、企业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借用部门*策制定权乱收费。这是一种“*府俘获”,实质是一种权力“抢劫”,层层级级下属只有被抢的份。这将彻底腐蚀中国高官,也无端加剧民众负担,也是社会腐败加速器!正是这些经济实体为部委提供“小金库”资金,解决职工福利是常见“反哺”方法。因小金库不是私设在部委机关,私设在其“所属单位”。表面上所属单位独立存在,但所属单位与中央部委是上下级从属关系。因上有中央部委撑腰,审计部门查到责任所属单位,中央部委为其出面斡旋。这样部委既享受小金库便捷,又不为违规行为担责。整改变异为忽悠老百姓,过后一切“涛声依旧”。这印证“上梁不正下梁歪”古训,这是*令不通源头!可这些部门都在中央、中纪委眼皮底下,他们岂能不知情?是国家权力部门尾大不掉,还是中央、中纪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纲纪松弛”,*策上得不到执行,法律上得不到监督,关键在于没有人执法,这是中央*令走不出中南海的铁证。现实中,“小金库”巨大的天文数字除了给公众震撼和愤怒外,没有看到*府层面歉意,没有中央部门哪一官员因私设小金库而落马?如此小金库问题只能是老生常谈老问题,年年整改却依然是管不住,管不了!一任这种麻木的状态存在,审计作用价值将大打折扣,也严重损伤民意。中央所属部门存在4.65亿元假发票或“白条”入账问题,这远远超出公众想象和承受范围。这似乎有点天方夜谈,但却真实存在。去年7月5日,北京律师李劲松向最高检发出控告举报信,认为此前56使用假发票中央部门相关责任人涉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污、诈骗、逃避缴纳税款等多项犯罪。中央部门相关责任人知法犯法,对自己制定*策法规视若无物,令中央*府形象受损。按现行制度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是挽回国家机关形象惟一方式。只有当违法必究作为一种常态时;才能制止那些敢拿假发票去报销的人!最高检答复李劲松已将此信转交中纪委处理。起结果一再是不了了之,如此久而久之,审计功能是否将失效?从2003年起,国家审计署年复一年掀起强大审计风暴,披露问题之严重令人瞠目结舌。然而,每一次触目惊心的舆论涟漪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究竟有多少官员因审计披露问题丢官?又有多少被送进监狱?数字后没有具体名单,人们有理由担心审计风暴后行*问责和法律追究打“哑炮”!审计风暴怎么就是换不来问责风暴?那些年复一年被点名的中央部委机关管理者们在尖锐批评声中失去什么?报告年年发布,公众年年质疑,怎不见部门主管高官担责?香港财*司司长梁锦松买车事件辞职了。台湾的“司法院”丑闻,“院长”主动辞职。“现阶段审计工作的重点是揭示重大体制性障碍,关键要切断“火源”。审计署审计所揭示的严重问题,中央部门主*官员应该有人受到高调问责,审计风暴应有“问责风暴”回应,以对民众有个真正地交代!现在,审计查出这么多资金被挪用、滥用等严重问题,有*治道德官员就应主动辞职。我们的某些主*官员不应该承担责任吗?是不是我们的*治家缺乏“*治道德”?每次审计风暴后,问责大多停留于内部整改,这只能让问题有增无减。吉林一退休纪委副书记说,审计报告查出问题只是“毛毛雨”,纪委和监察机关不会主动去查这些问题。这么多年来,人大没有对审计报告表态、做过任何决议?最高权力部门不对国家审计发现问题严厉问责,如此审计风暴岂不流于形式?在西方国家,人大通过预算案就是法律不容更改。中国*法大学蔡定剑教授认为,中国预算案同样一经人大通过就是法律。尽管审计法、预算法并没有规定对部门首长问责,但国务院首先应追究其责任,“这是一种*治责任”。出现煤矿事故,领导可能被免职,或主动辞职,虽然他们并没有直接责任。但这是民意判断,老百姓不满意!“审计风暴”过后人们更期待“问责风暴”!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