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奇怪的事情啊,就是我们身上会有一些小疙瘩凸出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长的。不过这些小疙瘩没有长在皮肤的表面,都是在皮肤的下面,能看见,能摸到,且不痛不痒的,常常会被忽略掉。
脂肪瘤
它们有自己的名字,现代医学称之为脂肪瘤。中医文献中虽然没有这一病名,但有对应的病症,且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研究,对疾病的认识可谓是越发全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看吧!
一、脂肪瘤是什么,由什么引起的?
脂肪瘤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属“肉瘤”、“痰核”范畴,自古以来文献多有记载。
本病的病名最早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在《外科启玄·卷八》中描述为:“凡肉瘤初生如栗如桃,久则如馒头大,其根皆阔大,不痒不疼,不红不溃,不软不硬,不冷不热,日渐增加。”
历代医家对脂肪瘤病因病机的认识是,病位主要在脾与肝,存在气虚、气滞、血瘀、痰凝等基本病因。
因为脾主运化,一旦运化功能下降,气滞不行,津液不散聚集成痰湿,存于肌肉间则成肉瘤。再说肝,如果肝的藏血、疏泄失司,则血瘀湿聚。当痰、湿、瘀等多种病理产物聚集在一起,久之则相互集结,甚至形成肉瘤、囊肿乃至结节。
脂肪瘤会不会癌变?
脂肪瘤虽然有一个瘤字,但是脂肪瘤是一种良性病,绝大部分的患者,脂肪瘤发展缓慢,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的影响。只有极少部分脂肪瘤,可以恶变成脂肪肉瘤。所以,脂肪瘤患者不要总想着癌变,积极干预不是没有可能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从而抢占先机。
中医如何治疗脂肪瘤?
对于脂肪瘤的病因病机,中医已经非常清楚了,只是具体到个人身上往往可能夹杂着其它的病症,这就体现出辨证施治的优势了,能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便充分发挥中医治疗的独特功效。
一般来说,由于肝脾两脏与脂肪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中医在治理脾土的同时还顾及肝气的调达,通过益气健脾、行气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治法,兼顾整体与局部,可以软化或消除肿块,减轻局部引起的疼痛感,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脂肪瘤的复发。
温馨提示:中医治疗每一味药的加减以及剂量的安排,都是非常严谨的,这里就不作具体说明了,毕竟每个人的情况多少都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