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季节,不少人因为穿着不当或受冷风侵袭,就会医院看病。但是在就诊时,医生总会安排这类患者先做一个血常规检查。虽然这项检查的费用不是很高,但会让对抽血感到恐惧的人产生抵触心理,质疑这项检查的必要性。
前几天,医院做完健康体检的夏林,一回单位就和同事抱怨:“医院,准得要抽血。光抽血也就算了,一抽还连抽好几管。我就纳闷儿,做体检抽我这么多管血干什么呢?”
生活中很多人都和夏林一样,害怕抽血。而且很多人也和夏林一样疑惑,为什么一检查身体就要抽血?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检查身体必先抽血”的重要性吧。
为什么一检查身体就要抽血?
我们都知道,人体中的血液每天都在不间断地循环着,血液会流经身体的各个部位,渗透到各个器官及组织中。人体的器官调节、机能运行以及新陈代谢等,都依靠全身循环的血液来维持。因此,人体的各部位一旦出现问题,血液便会最先收到“信息”。
人体血液的主要成分是血浆和血细胞。而在血细胞的众多成分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三项指数最具有参考价值。我们可以将血液比喻成一位“将*”,它能够带着器官以及身体组织递交的“问题”申请,向身体各处的免疫细胞发出“作战”指令。
所以,只要清楚地知道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出现的变化,就能够判断机体中各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那么,进行血液检查都能查出哪些疾病呢?
抽血能查出身体哪些毛病?
血液循环是机体内最大的循环系统,它能为人体的各个器官提供血氧、营养以及代谢物质,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而“抽血”化验,除了能诊断出与血液相关的疾病之外,其结果还可以帮助医生“追查”导致血细胞发生变化的根源,进而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疾病一:贫血
如果血液检验结果中显示,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数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提示其存在贫血等相关问题。
红细胞担负着“运输”的使命,其中所含的血红蛋白,可以将肺泡中的氧气输送到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同时再把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输送至肺部,排出体外,帮助人体完成循环。
所以,若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数偏低,就会使全身各器官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引发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失眠、健忘等贫血问题。
疾病二:血小板疾病
血小板疾病是指和血小板有关的疾病。若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显示,其血小板水平明显升高(有时还可能伴随白细胞增高),则提示其可能罹患了血小板增多症。此病可引发患者肝脾肿大、血栓、脑出血或合并心血管疾病,对人体危害极大。
如果血液检验结果显示血小板明显减少,则可能预示患者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上出现青紫色斑点,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内脏或颅内出血。
疾病三:细菌感染性疾病
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之一。血液中的白细胞共有五种,分别为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这五种类型的白细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遇到细菌和病*时会一起“英勇作战”,共同消灭“敌人”。
如果患者因为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烧,血液检验报告中就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情况;如果患者是因为病*感染引起的感冒,其血液检验报告则可能会显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上升。此外,和普通的感冒相比,流感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白细胞指数异常等情况。
如此看来,“抽血”化验能发现的问题还不少。所以,即使你只是得了普通的感冒,在没有看到明确的血液检验报告之前,医生也不能轻易做出诊断。
看到这里或许还会有人不解,“既然抽一管血就能检测出多项指标,那为什么还要抽好几管血呢?血抽多了,人不会贫血吗?”
为什么一抽血就抽好几管,会把人抽贫血吗?
众所周知,不同的化验检查项目所需要的血量是不同的。例如: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所需的血量大约在2ml左右;而进行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检验需要的血量会稍多一些,但也只是4~5ml左右。
而一个普通人的血液量大约在~ml左右。也就是说,即使被抽了10管血,也顶多损耗了体内20~50ml左右的血,还不到总血量的1%。除去存在极度缺血情况的患者,对其他人来说,这一点点血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更不会引发贫血。
那么,即便用于化验抽取的血量并不多,但每一滴血对身体来说都很重要。如果用不完,多余的血是扔了还是另有用处呢?
其实,医院的检验科还下分多种科室。如常规检验科、生化检验科、免疫学检验科等。每个检验科室各司其职,互不打扰。而每一管血液样本,成分和用途都各不相同,拿去检验的科室也不一样。
因此,为了避免同一管血液样本频繁流转于各个科室造成污染,医院就将采血管的“管帽”做成了不同的颜色。
“紫帽”试管里的血样,一般是用于做血常规检查的;“黑帽”试管里的血样是包含血细胞和血浆所有成分的全血,用于检验血沉指标;“蓝帽”试管里的血样,是检查凝血功能所用;而“绿帽”试管里的血样则需要先进行离心、取血浆,然后再用于急诊生化、血黏度或微量元素等检测。
进行血液检验后,多余血液样本的流向也是大家较为关心的一件事。正常的流程是:如果血液样本没有用完,医院会将其暂时留存5~7天左右。在此期间,如果有患者对检验结果存有异议,可以提出复查,医院会重新取样化验。
而那些过了留存期的血液样本,会被当作医疗垃圾,统一送到专门的处理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送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销毁。
相关阅读:抽血前的注意事项
大家都知道,在进行血液检测的前10~12个小时,要遵循“禁食、禁水”原则。但是,除了抽血当天要遵守这一规则之外,还应注意三个关键的“时间点”。如果稍有不注意,同样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点一:在检测血脂的前3天,尽量不要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猪蹄、红烧肉、排骨等。这是因为血脂(特别是甘油三酯)极易受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影响,降低血液的透光度,使检查结果出现偏差。
关键点二:血糖值有两个标准,分别为空腹血糖值和餐后血糖值。一般空腹血糖是在患者不吃饭、不喝水、不服药的情况下,于上午6~8点间进行抽血检测;餐后血糖则控制在患者饭后(从吃第一口饭算起)2小时进行。
关键点三:进行肝功能检测前的3~5天,最好能停止服用副作用是损伤肝功能的药物,以免影响检测结果。但是,停药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所以,对于此种行为能否执行,还需咨询专业医生,千万不能盲目停药,以免发生意外。
最后,温馨提醒大家:抽血当日宜穿着较为宽松的衣服,以便卷起衣袖,避免袖口勒住血管。与此同时,还可以带点面包、糖果之类的小零食和水,以免在检查中及检查后,因空腹过久而发生低血糖现象。
文章最后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非常明晰,“抽血”化验是一种既简便、又直接的健康检测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了解病情,可以说是维护身体健康状态的“好帮手”。所以每每检查身体时,我们不必过分纠结于抽了多少血,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信任并配合医生的各项指示,耐心地接受检查。
参考文献
朱丹.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6):-.
薛慕巍.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38(05):-.
顾庆华.血常规检查在炎症性肠病活动性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15(04):83-85.
李玉明.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