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脂肪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谈梅毒梅毒可怕碰不得,从不是危言耸听 [复制链接]

1#

历史长河中,那些闪亮的名人们用自己的梅*生平点缀着人文历史和医学历史,比如尼采、莫扎特、梵高、贝多芬等等。

只是这些名人轶事,是让人对梅*花柳病有浪漫文艺联想而不拒绝了呢?还是像广告一样对梅*熟悉得无关痛痒了呢?或者真正警示到避之如瘟疫了呢?我说不清楚。

作为皮肤性病科医生,我只能说得清梅*一二:一是人类应该惧怕梅*,梅*可怕碰不得,二是人类对梅*仍旧知之甚少,驱梅治疗从不是战无不胜。

梅*未经治疗的自然病程中,约33%的梅*感染被人体免疫力清除而自愈,33%的患者不进展但血清固定,33%的患者进展到三期晚期梅*,发生良性致畸残的实质器官、骨或皮肤树胶样肿或者恶性可致死的心血管梅*、神经梅*。

25%的感染者会面临至少一次的二期梅*复发,14%的男性患者出现晚期特异性病变,12%的男性晚期病变出现在30年之后,其中心血管梅*和神经梅*是梅*主要致死原因。

这些现有结论,都是来源于近年来的几项大型的跨时20到50年不等的未治疗梅*患者的随访研究。基本完整地向我们揭示了梅*在人群中漫长自然进程。

梅*,它是从皮肤黏膜到眼部、神经、心血管、骨骼、胚胎等几乎全身脏器均可受累的慢性感染性系统性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器官缺损、畸残和死亡。

听起来离自己很远,每一位梅*患者也都愿意想象和本能相信自己,一定会在幸运百分比里。

事实上临床工作中总会遇到太多,皮肤科经常遭遇男女老少梅*患者且不说,迷障与识相:梅*妖孽哪里去!院内会诊见识过急性视力模糊的眼梅*患者,也曾内科遇到过神经精神症状发作的半痴呆状态的晚期神经梅*青年男性。

即使被岁月淹没了的那些名人们的梅*际遇一样都未出其左右,贝多芬失聪了,阿炳失明了,舒曼、尼采失智疯了,甚至舒伯特、莫扎特的英年早逝了.......都是梅*侵入人体后病情结局的普通病例佐证而已。

始于浪漫之梅*怎么会对我们的文艺大神们下手?是的,不用吃惊。

岂止名人凡人之贵贱,扼杀胎儿、伸手摇篮和伴入坟墓,不分老幼也向来是梅*稀疏平常之所为。谁能说自己一定是幸运儿呢?梅*在微笑:从摇篮到坟墓,我从未放过任何人

我知道您一定很想知道,可怕的梅*是怎么来的?它有着怎样神秘的来龙去脉?好的。

人类真正发现认识梅*也就近年历史,但梅*起源时间更久,比较接受的说法是,梅*可能早已是地方病,起初经由航海和战争,后来是全球化趋势等带来的人际和地域传播,因为其健康危害极大,使得它目前已成为全球普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