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脂肪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每一件标本都讲述生命故事 [复制链接]

1#

隋鸿锦向少年儿童讲述标本的故事。受访者供图

“老师流着泪讲,学生流着泪听。”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大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主任隋鸿锦如此形容解剖学课堂。

这并不是说解剖学老师和学生的情感比常人更丰富,而是教学环境让人容易落泪。

“人体标本需要福尔马林固定,福尔马林的刺激性很强,所以我们上课真是鼻涕眼泪一起流。”隋鸿锦说,这种环境,导致很多人不愿从事解剖学。

年,隋鸿锦第一次接触生物塑化技术。他意识到,这项技术对解剖学教学很有价值——它可以改善解剖学的工作环境。

此后,他的人生和事业,便与这一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大胆的科普公众人物”

“生物塑化技术不采用甲醛作为防腐剂,而是用一种高分子材料,替代标本中易腐败的物质,比如水、脂肪等,达到长期保存目的。”隋鸿锦解释道,生物塑化标本是干性的,没有刺激性气味。

年,隋鸿锦专程到德国学习这项技术,并将其带回国内。

最初,隋鸿锦团队利用生物塑化技术,给各大高校做人体标本。后来随着标本数量越来越多,他意识到,生物塑化技术不仅可以很好地改善解剖学教学环境,还能让人体标本走出学校,走入公众视野,比如——举办人体展览。

年,人体解剖学鼻祖维萨里发表了著作《人体构造》,第一次从科学角度阐释人体结构。他特地邀请著名艺术家为著作绘画插图,希望人体标本能走近大众。

“我专门设计了一个名为农夫的标本,造型模仿《人体构造》里的插图。一方面体现科技进步,另一方面也是向维萨里致敬。”隋鸿锦说。

年4月8日,隋鸿锦在北京举办了国内第一次塑化标本展览。质疑声随之而来。

“我非常吃惊。年同济大学庆祝成立29周年时,就已经有了人体标本展览。20世纪80年代,很多医学院校也把瓶装标本拿来展出,舆论评价也很不错。为什么我们在21世纪办的这个展览却受到如此多批评?”隋鸿锦有些不解。

“可能因为我们使用的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新事物推向社会之后,社会了解它、认识它,到最后接受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隋鸿锦后来这样分析原因。

令他欣慰的是,也有不少观众留言对展览表示支持。一些专业性媒体,也发表评论呼吁给予人体标本更多宽容。

年底,隋鸿锦被《科学时报》评为当年的“科普十大公众人物”之一,并被称为“最大胆的科普公众人物”。

每一个展品,都要讲故事

“展览,绝对不是简单地把展品放在那。每一个展品,都要讲故事。”这是隋鸿锦关于展览的经验之谈,“展览要能激发观众最深层、最温柔的情感。”

在他看来,人们都想了解自己的身体、关心自己的身体。但在生物塑化技术出现之前,大部分人没有机会看到人体标本,只能通过书籍、图像、视频来了解。如今,人体标本展览为公众提供了直观了解自身的机会。

“提到人体展览,许多人想到的词是恐怖、血腥……但当观众真正看到这些标本时,会发现它有美感,有动感,还有教育性。”

隋鸿锦团队特别在人体展览中加上了病理标本,通过对比,让观众了解到疾病多么可怕,健康多么可贵。例如一组展品,一个是不吸烟者的肺,一个是吸烟者的肺。肺部颜色对比让观众震惊,很多人看过之后当场表示不再吸烟。

“通过这种方式,人体标本不再是冷冰的展品,而是和观众的生活、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在隋鸿锦看来,展览陈设更重要的是内容发掘。“内容发掘需要用心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掘出有生命力的内容,形成特色。”

在几次演讲中,隋鸿锦都提到了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一个人体展馆的故事。“那个展馆只有多平方米,但内容很丰富,他们发掘出了很多遗体捐赠者的故事,对每一个观众都是一种心灵冲击。”

动物标本,同样也要讲故事。隋鸿锦团队举办的《巨鲸传奇》展览便是如此。

年2月14日,一条鲸在江苏如东搁浅后死亡。经过4年多时间,隋鸿锦团队把它做成了标本。这个展品长度接近15米,重达40吨,创造了两个世界纪录——第一,它是世界上第一只被塑化保存的抹香鲸;第二,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塑化标本。

为了这个展览,隋鸿锦团队准备了很多鲸的故事。比如,在第一个展厅中,摆了两个庞然大物——鲸鲨和小须鲸,通过两者的对比,让观众感受到鲸鱼跟鱼的区别。

构筑“书—馆—网”立体化科普模式

在从事生物塑化技术研究和解剖学教学工作多年后,隋鸿锦努力探索并精心构筑“书—馆—网”立体化科普模式。

在图书方面,他编著高校教材教辅,还投入大量精力编辑出版多部科普书籍,《人体的奥秘》便是其中之一。以《人体的奥秘》为基础,出版发行场馆展览图册4册、10多种文字、21个版本,总发行量超万册。

在博物馆领域,隋鸿锦于年创立了生命奥秘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还获评中国科普联盟“科普研学十佳品牌”。每年,他都会走进博物馆进行几十次义务讲解。“每当看到孩子们好学的眼神,我都非常开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就是为国家播种科学的种子。”

在网络科普方面,隋鸿锦设立了近70个“科学星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