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腔内技术日新月异,相关器具和治疗理念逐渐覆盖降主动脉以下主动脉疾病治疗范畴,腔内技术的成熟度和稳定性可与开放匹敌。在可见的未来,国内定制/自制主动脉腔内技术理论将逐渐成型,相应的国产器械将逐渐丰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主动脉治疗之路。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六届华东血管大会暨第九届山东(泰山)大血管外科论坛、山东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年会上,厦门医院血管外科庄晖教授分享了他在这方面的经验。
复杂腹主动脉治疗现状
主动脉的退行性变是不可逆的,所以原来正常的锚定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就会转变为新的病变部位,使得原本的锚定出现问题。所以,临床上需要考虑延长锚定区与重建分支动脉的重要性。国内外都有相关领域的探索,包括分支支架、自制分支支架、烟囱/潜望镜支架等。年ESVS腹主动脉瘤指南也推荐,对于近肾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复杂腔内修复,如果合适,首选治疗选择应该考虑开窗支架。
本中心处理经验
对于破裂腹主动脉瘤,抢救性手术为主,对于分支动脉保留采用相对简便的技术。对于复杂腹主动脉瘤,通过延长锚定区、开窗/分支支架手术,以便延长支架稳定性和远期疗效。对于其他特殊主动脉疾病,通过定制个体化腔内技术,以及其他辅助技术,降低手术风险,留有远期再干预的空间。
总体上,复杂腹主动脉病变是腹主动脉腔内治疗的难点,也是目前血管外科力图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PMSG(定制支架)是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仍有很多的技术难点和困境。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吸收国际主流治疗理念,优化本土的治疗模式。
PMSG问题和解决思路
1、释放方式、入路
受限于目前后释放主体结构,分支入路的选择需要做相应调整。另外,受主体近端裸区影响,可能产生锁骨下入路的问题:导丝缠绕、长鞘进入主体困难或旋转受限。可以采用Preloadwire、Scallop和SCAPED等方式解决。股动脉一侧主体入路,一侧2~4个分支。左锁骨下动脉备选入路,2~3个分支。
2、测量和定位
PMSG可能会出现开孔定位偏差,开孔累及支架金属结构,开孔对应分支形态各异等问题,使得术中超选选择困难,主体/分支支架展开困难。缝合/回装技术不够精细,导致标记移位。标记模糊,位置确认困难。
所以,精细测量很重要。术前定位开孔(测量/3D模型辅助/计算机辅助)。术中根据自行设计缝合的标记/预置导管定位。根据不同分支特点选择fenestration/minicuff/branch。适度改装支架金属部分以获得足够直径的分支开口。缝合细致,稳定回装。另外,还可以调整主体以获得足够的超选择空间,选择可调弯鞘/导管获得合适的角度和支撑力。
3、预载导丝
预载导丝可能存在与支架结构互相冲突,可控性不佳/多根导丝预置困难,支架输送鞘稳定性变差,预置减径对主体密闭性的伤害,支架无法完全膨开等问题。可以通过缝线调整/缝合组合调整、牵张等方式尽量减少这些问题。体 会
PMSG摸索学习过程中,在逐步提高技术成功率和熟练度的同时,远期并发症也将逐渐成为新课题。定制/自制主动脉支架是解决目前腹主动脉/主动脉弓等累及分支主动脉病变的较优方案。受限于国内材料限制、技术成长,PMSG的优点与风险并存。所以,了解国外专业技术积累成熟的历史与路线,有助于国内技术/材料的本土化积累。
本篇文章经主办方授权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