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中影分子影像第43期原创病例
思考问题是:动脉瘤样骨囊肿属于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骨巨细胞瘤(GCT)
好发于中青年的长骨干骺端,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或功能障碍;为交界性肿瘤,多由单核基质细胞与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组成,具有侵袭性、破坏性、易复发及可恶变等特点。根据Campanacci分级,GCT分为3级:Ⅰ级: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灶局限于骨内;Ⅱ级:临床症状较明显,骨皮质变薄或轻度变形,但未累及关节软骨;Ⅲ级:突破骨皮质,侵袭软组织,进展快。
PART01典型影像学表现
脊柱GCT比较典型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多累及椎体及后方附件,病灶边缘可以出现粗细不一的骨嵴,病灶常突破椎体边缘皮质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包括椎管内软组织肿块)以及合并病理性骨折,但是骨质硬化、钙化,以及骨膜反应很少出现;其他不规则骨和短骨GCT的CT表现为较典型的不同程度的膨胀性骨破坏,骨皮质多数完整,少数可见破坏缺损以及伴有软组织块影。GCT骨嵴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中间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破坏正常结构,一些未被彻底破坏的骨质残留下来形成模糊索条或者粗糙骨嵴。
动脉瘤样骨囊肿(ABC)
80%发生在20岁以下,常发生在骨骺闭合之前,一般不累及骨骺,为充血膨胀性溶骨性良性病变,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继发性ABC多继发于富血管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如GCT、骨肉瘤等,超声表现以原发肿瘤特征为主,少见液-液平面;CT特异性表现为膨胀性实性病灶中见多个散在囊腔。CT能显示病灶呈气球样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可见硬化缘,同时常见特征性的液-液平面,但是GCT无骨膜反应,也无硬化缘可资区别。有文献报道14%的GCT常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此时需要通过增强CT扫描鉴别,如果出现软组织成分强化,则为GCT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单纯动脉瘤样骨囊肿一般不出现软组织强化。GCT合并ABC的影像学诊断应从这几个方面着重分析:①部位,多数位于粗大长管状骨骨端。②骨质破坏类型,病变常呈偏心型生长,并向四周膨胀,这是因骨骼中的血管排列紊乱导致骨内压力增加,从而导致骨骼的变形、扩张。③病灶边界骨质情况,对于病灶边界骨质的显示情况,CT优于MRI。④病灶内情况,对病灶内组织的显示MRI更优于CT,MRI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线状低信号分隔影,内部分隔T1WI呈低信号;液-液平面T1WI呈上层高信号,下层低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环形强化,囊壁及房间隔明显强化。ABC在病理上有4个发展阶段:初始、活跃、稳定和愈合。在稳定阶段,由于骨壳和内隔成熟,特征皂泡样改变出现;骨壳和房间隔的渐进性骨化通常发生在愈合阶段。⑤全身骨显像,敏感度高,结合CT对骨肿瘤和其他病变鉴别价值高,本病表现为片状不均匀核素浓聚,与对侧对比,易反映出局部骨质代谢异常。三相骨显像在药物经静脉注射后,即刻便可显示跟骨局部及其周围区域大血管血流情况;2~3min后,显像剂随小动脉进入周围软组织,此时血池相可显示周围软组织血供情况。该方法可辅助CT及MRI诊断,但在鉴别原发性、继发性ABC当中价值有限。
张蔚
/p>
术后一个月MR,DWI,ADC,综合考虑感染,术后五个月,今天PET,直接报了肝脏转移,准备后天MR对比一下
孙晓*
/p>
青壮年男性,跟骨囊状膨胀性破坏,边缘轻度硬化不,分隔及钙化不明显,MRIt2可见液-液分层,pet边缘摄取,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鉴别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
空空
/p>
骨巨细胞瘤局部复发的见过,但是转移的没见过,病灶内没有明显分隔,另外边缘硬化的程度不一致,所以骨盐代谢活性也是不均匀,靠近后部的破坏区代谢就没那么高,也是优先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
李振华
/p>
跟骨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边缘渗透,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长T1长T2信号,有液平,信号较均匀,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大致疾病谱:一元论跟骨骨巨合并ABC,骨囊肿,ABC,Pet边缘有摄取,可能性小,软骨源性肿瘤,缺矿化,纤维类,T2信号高不支持,小圆细胞类,信号可以,似乎Pet不支持,等学习。
心灵冲击
/p>
中年男性,左侧跟骨局部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MRI结果示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伴局灶低信号,骨显像不均匀摄取MDP,血流相、血池相、延迟相代谢均增高,这个年龄段和信号特点优先还是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其次软骨母细胞瘤
心灵冲击:
颜老师,我们这儿骨显像一般也只做MDP的常规显像,很少做骨三相检查,只有临床怀疑有骨髓炎的时候一般才做,所以骨三相我也了解的比较少
颜兵—全景医学影像?
ChairmanMao:
骨头这块实在是外行,大体说一下个人浅见。
1、首先是跟骨的疾病谱,如下:
与其它绝大多数骨一样,跟骨也是起源于中胚层,按照分化,中胚层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纤维细胞与网织细胞2大类,成纤维细胞再分化为成骨细胞与成软骨细胞,前者最终分化为“骨”,后者最终分化为“软骨(跟骨表面)”;网织细胞最终分化为“骨髓”。另外还有少量的间充质留在内。
这样,跟骨的肿瘤来源就有4大类:成骨性、成软骨性、骨髓性及中胚层直接来源的间叶性肿瘤。
ChairmanMao:
跟骨常见的肿瘤有:骨囊肿、脂肪瘤、骨软骨瘤、骨母、骨巨、ABC、软骨肉瘤、转移瘤、软骨瘤、*色瘤……
ChairmanMao:
具体到这个病例,患者男,28岁,跟骨体为主的肿瘤或肿瘤样变。
从发病年龄上来看,发病率依次是骨巨、骨软骨瘤与骨囊肿……整体考虑还是良性优先,毕竟跟骨的良性病变发要远远多于恶性病变。即便是恶性,也多集中在40开外的中老年人。
MR_yang:
边缘无硬化,可见骨脊,伴囊变及液平,考虑骨巨细胞瘤合并ABC。
ChairmanMao:
但年青人也有恶性病变,比如尤文、骨肉瘤、软骨母以及部分恶性骨巨
希刺克励夫:
青年男性,跟骨前部地图样骨质破坏,部分硬化边缘,皮质尚完整,无明显骨性分隔,MRI分层,考虑骨巨并ABC,鉴别软骨母、骨髓窦等
ChairmanMao:
ChairmanMao:
细小的骨峭
ChairmanMao:
ChairmanMao:
细小钙化或分隔上的钙盐沉积
ChairmanMao:
ChairmanMao:
液液分层及纤维分隔
ChairmanMao:
邻近骨髓没有水肿~可以排除软骨母细胞瘤
大伟:
中年男性,跟骨囊状轻度膨胀性破坏,边缘轻度硬化边,无分隔及钙化,MRIt2可见液-液分层,pet边缘摄取,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其次骨巨细胞瘤。
ChairmanMao:
ChairmanMao:
轻度的骨硬化边
ChairmanMao:
个人倾向骨巨细胞,可能合并继发性ABC
ChairmanMao:
尤文的话年龄可能偏大了,另外对骨皮质的虫蚀样侵蚀性破坏不够明显
ChairmanMao:
滑膜肉瘤年龄也是符合的,但是不是缺乏明显的软组织肿块呢?这个放在鉴别诊断里面吧
ChairmanMao:
软骨肉瘤年龄偏小了,肿瘤内部的瘤软骨基质钙化太少了,可能性不大
ChairmanMao:
原发性ABC年龄也偏大了,并且原发性的ABC比较好发在跟骨后部,也比较容易形成软组织肿块,特别是2~4期。但1期是没有软组织肿块的。
ChairmanMao:
所以除了年龄因素外,不好与ABC鉴别,但强化可以鉴别:ABC是充血性疾病,强化是明显的。
景:
青年男性,跟骨膨胀性骨质破坏,内见细小分隔,MRI见液-液分层,骨显像边缘摄取增高。考虑骨巨合并ABC。
學義:
青年男性,跟骨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薄,部分轻度硬化,内密度均匀,骨嵴分隔不明显。考虑骨囊肿,骨巨细胞瘤。
发病年龄:
儿童和青少年:单纯性骨囊肿,骨嗜酸性肉芽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中青年:骨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中老年:溶骨性转移瘤
发病部位:
骨骺、长骨的外周:骨巨细胞瘤
干骺端:单发性骨囊肿
长骨骨干及中心:单发性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嗜酸性肉芽肿
多发性溶骨性骨破坏:转移瘤
影像表现特点:
骨质破坏:骨嗜酸性肉芽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巨细胞瘤、转移瘤
骨膜反应:骨嗜酸性肉芽肿、骨巨细胞瘤(恶性)
膨胀性生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
囊内分隔: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巨细胞瘤、骨囊肿
液-液平面: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质硬化边:骨嗜酸性肉芽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囊肿
你诺安好!便是晴天!:
青年男性,跟部疼痛,有骨巨手术—复发—手术史,跟骨轻度膨胀溶骨性破坏,局部伴硬化缘,边缘好像有骨嵴,有没有钙化不好说,考虑良性,软骨粘液纤维瘤>骨巨,骨巨转移或多发骨巨太少见了。
钱洛丹:
膨胀性改变,残留纤细骨嵴,液液平,考虑ABC
云飞扬:
轻度膨胀,边缘部分增生硬化,残存骨脊,有骨巨肿瘤病史,倾向骨巨合并ABC
小日月:
年龄不大,轻度膨胀,边缘增生硬化不明显,残存骨脊,考虑偏良性,骨巨,骨囊肿。
静了光阴undefined:
骨肿瘤有其好发年龄段,28岁男性,可以是骨局细胞瘤,骨囊肿,ABC,软骨母细胞瘤。下面一一分析:(1)骨局一般发生于长骨的骨端,一般没有硬化边,呈皂泡样,大多有分隔,此例有硬化边,排除骨局。(2)T1Wi低音号,T2wi高信号,T2wifs信号分层,有硬化边,没有虫噬破坏,而是压迫,低摄取,也符合良性肿瘤表现,因此考虑ABC.
空空:
骨扫描MDP的摄取高低与PET/CTFDG的摄取高低是不能类比的,FDG摄取高低某些情况下可以提示肿瘤恶性程度的高低,但是MDP却不是这样的。
医院惠东?
MR_yang:
本例没有明显的硬化边,只是破坏区紧邻骨皮质酷似硬化边,松质骨边缘并没有硬化边!
祭酒:
说说自己的思路:青年男性,跟骨溶骨性骨质破坏,略膨胀,不太明显;CT上可见观察到有薄薄的硬化变及病灶边缘残存的骨脊,局部的骨皮质受侵变薄,未见明显的软组织肿块;MR上T2信号高,不均匀,可见不均匀低信号及液平面,可见周围硬化边。考虑中间性-低度恶性肿瘤。能想到的疾病谱:1、软骨类肿瘤:长T2,内部可见不规则钙化,有扇贝样压迹的软骨小叶2、软骨母细胞瘤,不是透明软骨成分,T2要低一些,长有钙化及周围水肿;3、巨细胞瘤,总体征象比较符合,不过感觉T2有点高了;4、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当病灶中细胞成分较多时,T2及压脂可以高信号;5、会不会是神经鞘瘤?见得少,拿不准。排个顺序:BFH~GCTCMF软骨母鞘瘤
影:
青年男性,病灶边缘隐约可见硬化边,周边无水肿,未见软组织肿块,考虑良性:CMF?GCT?
张建新:
青年男性,跟骨骨髓窦区病变,轻微膨胀,有少量骨棘,有少许硬化边,T2明显高信号,压脂信号不均匀,见分层,考虑良性,软骨粘,骨囊肿合并感染,ABC.
冰峰焰霾:
晨读青年男性患者,跟骨前部不规则骨质破坏,貌似轻度膨胀,少量骨棘,部分硬化边缘,皮质尚完整,无明显骨性分隔,MR液液平面,考虑良性病变骨巨细胞瘤并ABC,鉴别软骨母
风往北吹:
28岁男性,跟骨膨胀性骨质破坏,膨胀局部边缘骨质有不连续区,T2可见液液平面,周围无水肿信号,考虑GCT合并ABC,鉴别软骨母,周围一般会有水肿
赵艳萍:
28岁,跟骨膨胀性骨质破坏,膨胀局部边缘骨质有不连续区,可见骨棘及硬化边,T2高信号;骨三项,血流项血池项均有放射性浓聚,提示局部血流增加,考虑GCT合并ABC
毛毛虫和嘟嘟的爸爸:
男性,28岁,有骨巨手术,复发,再手术病史,这次影像的表现基本同其它同仁,只是骨显像上我觉得骨质破坏区没有MDP浓聚,MDP浓聚在边缘的骨质硬化区。既往看到的骨巨大部分瘤体本身不浓聚MDP,这点符合骨巨的表现。结合MR的表现,倾向骨巨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以前见过多发骨巨,也见过骨巨肺转移。另外需要谨慎的是,甲旁亢导致的棕色瘤,又称纤维囊性骨炎,病理容易将其误诊为巨细胞骨肿瘤。典型的甲旁亢呈超级骨显像,至少四肢长骨摄取一般也会偏强,这个患者的骨显像不支持。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谨慎一点儿,还是要看看患者血钙,如果血钙增高,一定要查一下PTH。
杨岗:
典型症状如楼上各位老师所描述,各有各的道理。今天这个病例,多发性骨巨细胞瘤还是有可能的。虽然少见,但不能说没有。查了一下,多发性骨巨细胞瘤还是不少。今天这个病例,拿出来给大家学习的病例,要么少见病例或罕见病例,要么是常见病或多发病的不典型表现。如前几日的GPA和lgG4-RD。。。
Dr.江江:
Dr.江江:
结合病史及图像特征,倾向骨巨细胞瘤
Dr.江江:
血池及灌注相放射性摄取增加
半糖:
青年男性,病变轻度膨胀,未见明显硬化边,骨三相病变明显高代谢,提示有一定的侵袭性,虽然不是骨巨的好发部位,但首先还是考虑骨巨细胞瘤,鉴别ABC
襄阳平安好医-王小珊:
青年男性,踝关节疼痛,左跟骨骨质膨胀性改变,T1WI低信号,T2信号混杂高信号(含粘液?),影像表现无特异性,结合病史既往确诊骨巨细胞瘤,首先考虑跟骨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符合),鉴别ABC,软骨粘液纤维瘤。
V2:
男性,28岁。左跟骨囊样骨质破坏,轻度膨胀,边清,无明显硬化边,等长T1,不均匀略长T2,局部见更高信号及低信号。核素浓聚增高,符合骨巨细胞瘤,鉴别1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见液液平2骨囊肿:T2信号均匀更亮,核素不浓聚3内生软骨瘤,有硬化边,内可见环形钙化。另外右股骨粗隆核素浓聚,考虑骨巨细胞瘤复发。
顾小艾:
难不成就是异时性多中心骨巨细胞瘤?
顾小艾:
Metachronousmulticentricgiantcelltumour
V2:
V2:
有液平,支持骨巨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
任我游:
28岁男性,左侧跟骨囊性病变,呈轻度膨胀,边缘尚完整,无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CT可见边缘硬化,局部可见残留细小骨脊,MRI边缘环形低信号,似见液一液平面,周围未见明显骨髓水肿,考虑骨良性病变可能,支持GCT十ABC。
涂宁:
28岁年轻男性,定位左跟骨占位,ct呈低密度,mr呈长T1长T2信号,明显代谢活跃,考虑骨巨细胞可能,鉴于其他老师都分析了液液分层和骨嵴,合并ABC可能性大
Mr邱:
这个算液液分层吗
Mr邱:
Mr邱:
松松:
患者男性,28岁,左距骨囊状骨质破坏,膨胀性不明显,可见硬化边,可见少量骨嵴,骨显像病变处代谢异常活跃,考虑软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通常无膨胀或轻度膨胀,部分肿瘤可见于足骨,且年龄偏大;鉴别骨巨细胞瘤,不支持点是破坏边硬化成分偏多,膨胀性不够;另外需要鉴别的是动脉瘤样骨囊肿。静等大咖们分析再学习。
小鱼爱上猫:
28岁,男,左跟骨轻度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无瘤骨或矿化,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T1等低,T2中等稍高,见出血囊变,周围骨质无水肿。考虑骨巨细胞瘤合并ABC。
那问题:以前有骨巨细胞瘤病史,这个考虑转移吗?骨巨良性也可以转移。还是考虑多灶?
蜡笔小星:
青年男性,跟骨前凸区溶骨性骨质破坏,残留骨棘,无硬化缘,骨皮质变薄,MRI上信号混杂,含液液平面,常规考虑GCT并ABC可能。鉴别:ABC(原发者发病年龄更小,边缘大部分可见硬化缘,继发性者可以符合);软骨类肿瘤(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跟骨结节骨骺区,内斑点状钙化,边缘硬化可完整或不完整,周围水肿,发病年龄更小;内生软骨瘤/软骨肉瘤:边缘分叶/扇贝样改变,内含钙化/不规则肿瘤骨)。
摘星空竹子:
跟骨不规则囊状破坏区,边缘欠规整,密度不均匀,局部见分隔,考虑ABC,鉴别骨囊肿。
求真务实:
28岁男性患者,跟骨窦区X线见囊状低密度影,CT相应区域低密度影,周围可见硬化边,MRIT2是不均匀高信号,内部有分隔,病变没有突破跟骨,周围软组织未见肿块,就跟骨肿瘤或肿瘤性病变而言,良性肿瘤占大多数,其次年龄段大概以40岁为分水岭,40岁以上以恶性肿瘤多见,再结合影像学改变,首先我定性跟骨为良性病变
跟骨显像+断层融合显示跟骨边缘硬化缘为高代谢,首先需要了解骨显像高代谢的机制:血流灌注及成骨反应;因此可以提示跟骨病变周围硬化缘提示成骨反应修复,这也符合良性病变,因为恶性病变周围罕见修复硬化!
最后推测一下疾病谱:骨囊肿、软骨母、腱鞘囊肿、骨巨(很少会有硬化缘)、ABC(多为继发,很少会有硬化缘)!
泾水秋风:
青壮年男性,跟骨溶骨性骨质破坏,略有膨胀性改变,边缘轻度硬化,未见明显骨嵴分隔及钙化,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MRI可见液-液平面,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GCT合并或继发ABC可能,鉴别骨囊肿(边缘有硬化,无液-液平面),骨/软骨母细胞瘤(内可见钙化,周围水肿明显),CMF(扇贝样压迹,可有软骨钙化成分),FD(磨玻璃样密度)。PET看不懂,听老师们分析。
Mr邱:
年轻男性+偏心膨胀性生长+分层+T2高信号+残留骨嵴,支持GCT并ABC,鉴别软骨源性肿瘤(低级别软肉,CMF,软骨母)。
刘帅:
青年男性,跟骨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边缘见硬化边,似乎有残存骨棘,局部骨皮明显变薄,未见皮质开窗及软组织肿块,无骨髓水肿,T2WI不均匀高信号,内见低信号。考虑良性或中间型骨肿瘤,骨巨或骨巨合并ABC,鉴别软粘纤(CMF),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
小山寸:
年轻男性,左侧跟骨囊性低密度灶,轻度膨胀,CT可见边缘硬化,局部可见残留细小骨脊,MRI边缘环形低信号,病变内部信号混杂,考虑其内有出血、囊变及含铁血*素沉积可能,周围未见明显水肿,考虑偏良性或中间型的骨肿瘤性病变,疾病谱主要有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单纯骨囊肿,软骨母细胞瘤,软粘纤等,软骨母周围多见大片状水肿,本例未见明显水肿,单纯骨囊肿一般密度呈囊性,较均匀,部分可见骨陷落征,本例不考虑,还是先考虑骨巨吧
星辰大海:
跟骨膨胀,残存骨棘,硬化边不明显,周围没有反应性增生,摄取高GCT
火山:
青年男性,跟骨囊性病灶,局部见细小骨嵴,T2內见两种液性成份,前缘见高摄取,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
一杯牛奶:
青年男性,跟骨骨皮质变薄,无偏心性生长,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影,无明显软组织肿胀,不侵及周围骨骼,中度恶性骨巨?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
谌医院:
跟骨前部:膨胀性骨破坏十无皮质开窗及软组织肿块十病灶周围正常骨无水肿,锁定良性或低恶性骨肿瘤。跟骨前部骨小梁应力作用关系,跟骨前部良性或低恶性的肿瘤或肿瘤样变疾病谱有骨髓窦,多为尖端向上的等三角形形态,内部骨髓信号均匀,本例不支持。脂肪瘤也是相对常见的跟骨良性肿瘤,但脂肪瘤往往有钙化,中心靶征为其特点,MR很好鉴别,此例不支持。单纯ABC,内部残留骨嵴粗大,分隔明显,一般发病年轻,20岁以下,不支持。整体看骨巨可能,病灶内T2WI不均匀高信号,有液液分层,少许新鲜出血。诊断:原发跟骨单房性骨巨细胞瘤继发ABC,该患者有股骨骨巨手术病史,并且术后复发,不排除骨巨恶性变跟骨转移,骨巨远处转移没见过。
NL:
骨皮质筛孔样骨质破坏,倾向GCT
周建明:
除了骨巨,软骨母合并ABC也要鉴别
谌医院:
软骨母大约一半病灶内多多少少有钙化,无软组织肿块也不太支持
游山玩水:
跟骨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残留细小骨嵴,T2液液分层,无软组织肿块,周围无水肿,考虑骨巨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鉴别软骨母
俞丽:
俞丽:
右侧股骨粗隆间也有病灶
俞丽:
同源,支持跟骨巨细胞瘤
风往北吹:
28岁男性,跟骨膨胀性骨质破坏,膨胀局部边缘骨质有不连续区,T2可见液液平面,周围无水肿信号,考虑GCT合并ABC,鉴别软骨母,周围一般会有水肿
琅琊:
考虑gct并abc、abc、cmf、bfh
rfy:
ect不太会看,感觉病灶不只跟骨一个,建议看下甲状旁腺
圣诞树:
骨肌病例
跟骨溶骨性破坏,部分边缘硬化,内部似见斑点状钙化,膨胀不够厉害,液平也不算太多,从病史来看,多发骨巨细胞瘤?好像没见过
而病理上,往往很多病理科如果不结合影像会把棕色瘤看成骨巨细胞瘤,从多发溶骨性破坏,伴有出血还是可以符合棕色瘤改变的(不知临床有没有隐瞒相关生化检查:血钙磷等情况),疾病谱来说:鉴别骨巨细胞瘤,ABC,软骨母,骨母等,膨胀都不够厉害前两者暂时不首先考虑,再说部位是不是应该偏后一点啊,后两者的话这么大病灶一点水肿都没有也不首先考虑,整体个人侵向棕色瘤>骨巨(ABC),软骨母/骨母等。仅供参考
杨岗:
bruceqin:
从骨扫描看应该可以排除甲旁亢
bruceqin:
股骨大转子重建时可能自髂嵴取骨
bruceqin:
结合病史考虑,GCT+ABC可能性比较大
杨岗:
秦光明,医院?这个是可能的。典型症状如楼上各位老师所描述,各有各的道理。今天这个病例,多发性骨巨细胞瘤还是有可能的。虽然少见。拿出来给大家学习的病例,要么少见病例或罕见病例,要么是常见病或多发病的不典型表现。如前几日的GPA和lgG4-RD。。。
颜兵:
秦老师,能否解释一下排除的理由?
bruceqin:
甲旁亢时全身骨代谢活性明显增高,左右对称,典型者如超级骨显像(胸骨浓聚呈领带征、下颌骨浓聚、肋骨软骨连结呈念珠样浓聚,双肾不显影或显影极淡)
松松:
杨岗-医院放射科?右侧髂骨应该是取了骨做骨移植的
晨曦:
右侧股骨中段也有问题
bruceqin:
rfy:
这是典型的
bruceqin:
嗯,甲旁亢时显像剂绝大部分被骨骼摄取,且分布较均匀对称;肌肉软组织的放射性本底会非常淡
水晶:
年轻男性,跟骨溶骨性骨质破坏,无硬化边,有残存骨嵴,骨皮质变薄,信号混杂,液液平,高代谢,考虑骨巨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鉴别软骨母。
娜:
年轻人,骨巨复发病史,跟骨溶骨性骨质破坏,无明显硬化边,可见短骨嵴,T1混杂低信号(靠后有一点稍高信号影,T2抑脂低信号,提示是不含脂肪组织),T2混杂信号,结合病史首先考虑gct,再猜一个跟骨的分化差脂肪肉瘤
王健:
28岁男性患者,跟骨窦区X线见囊状低密度影,CT相应区域低密度影,MRIT2是不均匀高信号,内部有分隔,病变没有突破跟骨,周围软组织未见肿块,跟骨显像+断层融合显示跟骨斑片状骨盐代谢增高,考虑良性骨肿瘤,1,*色瘤,2.骨巨细胞,鉴别软骨母细胞瘤,骨转移
:
年轻人,骨巨复发病史,跟骨溶骨性骨质破坏,无明显硬化边,可见短骨嵴,T1混杂低信号(靠后有一点稍高信号影,T2抑脂低信号,提示是不含脂肪组织),T2混杂信号,结合病史首先考虑gct
rfy:
没看到病理报告,不知道骨巨确不确切,是骨巨还是富于破骨巨细胞的肿瘤
rfy:
富于破骨巨细胞的肿瘤的话,则包括很多肿瘤,良性恶性均可
往期推荐往期病例+视频回放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