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将痰分成三类:气郁之痰、脾虚之痰和血痰。
气郁之痰是大家平时理解的脂肪瘤,主要由于憋气胸闷而成。我们咳嗽出的痰有时不是来自肺部,而是脾虚生痰,如此则应健脾祛湿。
血痰是高血脂形成的,由于血脂堆积而生成的痰。这三种痰可以互转,事先确定病因,以免张冠李戴。
有几个穴位经自我按摩对化痰有显著效果。
1、足阳明胃经之丰隆穴
丰隆穴对现代人最有作用,它可以去除高血脂,所以体内痰湿很重的人一定要揉这个穴位。
有人嗓子哑了,自述好像是有东西糊在里边,吐也吐不出来,这就可能是有痰结,结在喉咙这块了。
点按丰隆穴一分钟,既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无形之痰,觉得这儿有东西但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像梅核气一样,它也能散掉。
位置: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
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手太阳小肠经之支正穴
腕横纹上五寸,这里(是)支正穴。
支正穴有一个特殊的功效,它可以治疗人体的赘生物。
这些赘生物在中医里边讲就叫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结成这些东西了,叫痰湿所结。
另外一方面有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体内的痰湿凝结成这些赘生物。还有脂肪瘤也是这些东西,都是人体的痰结。
通过按摩支正穴,可以化解这些赘生物。
3、任脉之膻中穴
膻中穴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比较多的一个重要的穴位,因为它具有理气活血通络、调节神经功能和消化系统功能等功效,位于胸部。
膻中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也是心包的募穴。
此外,一身宗气会于膻中穴,故膻中又为“气会”,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之功。
常用于治疗心胸疾病,如心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
对小儿有咳喘问题,按揉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敲膻中穴的正确方法是,双手合十,用双手鱼际穴部位撞击膻中穴最简单,效果最好;速度略微快一点,连续敲打50下。
本文选自:刮痧拔罐艾灸图解。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